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擬態革魨
一种鱼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擬態革魨(學名:Aluterus scriptus),又稱長尾革單棘魨,俗名掃帚魚、沙鯭、剝皮魚,是條鰭魚綱魨形目鱗魨亞目單棘魨科的其中一種。其內臟含有劇毒。
Remove ads
分佈
本物種具環熱帶分佈,除分佈於印度洋非洲東岸到太平洋夏威夷群島,南至澳大利亞,北至日本海域[2],FishBase紀錄在大西洋亦有見其蹤影[3]。在南中國海見於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海域[2],屬於暖水性魚類[2]。其常生活於在熱帶海區的海藻間覓食。[2]
圖庫
深度
水深3至120公尺。
特徵
本魚體型較其他單棘魨瘦長,呈橢圓形,頭高約略等魚體高,成魚體色以暗灰色為底,身上散佈著許多黑色小斑點集許多不規則的藍紋;尾鰭長且末端呈圓弧形,背鰭兩個,第二背鰭棘退化埋於皮下,背鰭鰭條45至47枚、臀鰭鰭條46至49枚。幼魚體色則以金黃色為底,身上有許多橘色塊斑,其上並有許多小黑斑,尾鰭上亦有些小黑斑[4]。身體粗糙,被小鱗片,體長可達110公分。
生態
本魚棲息在潟湖或向海礁坡上,幼魚長可見在開放海域有漂浮物的地方發現,偶而也看到成魚;多單獨行動。幼魚有時候會靜止的倒立在海底,屬雜食性。
經濟利用
其體內內臟含有劇毒,魚肉無毒,許將內臟清理乾淨後食用[5],經濟價值並不大,只作為觀賞魚。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