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長山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山桥map
Remove ads

29°55′19.8″N 121°44′24.2″E

快速預覽 長山橋, 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 ...

長山橋,原名永濟橋,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境內的一座古橋。橋梁位於小港街道方前村長山橋自然村的小浹江上,現存橋梁建於清康熙九年(1670年),此後有修復。茅以升《中國古橋技術史》一書曾收錄此橋[1],1990年12月被列入北侖區文物保護單位[2],2023年9月1日被列入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3]

形制

現存的長山橋為三孔石拱橋,長45米,寬3.8米,築於山麓岩基上。中孔跨徑9.6米,拱高5米,邊孔跨徑7.2米,拱高4米,為北侖區境內最大的三孔石拱橋。橋面為便於車馬通行,不設台階[4]。橋南有永濟庵亭,面闊六間,今存五間,有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和清嘉慶十年(1805年)維修碑記各一通[2]

歷史

據《鎮海縣誌》載,小浹江上最早的橋梁建於宋熙寧六年(1073年),為一座木橋,名為永濟橋。此時,小浹江兩岸長山麓一帶人口逐漸增多,形成 「江南市」,並成為鎮海、鄞縣、穿山之間的交通要道。但此時,小浹江兩岸常有風暴,建成的木橋很快被沖毀。此後的明洪武年間,長山橋再建木橋,但再度被潮水沖毀,明成化年間建石橋,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石橋又毀,後由鎮海知縣丁鴻明等人出資修復。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修復的長山橋被登陸的倭寇破壞,至康熙七年(1668年)由鎮海知縣王元士主持重建橋梁,康熙九年(1670年)完工。嘉慶十年(1805年)橋梁再次進行修繕,此後上下游分別建成燕山碶和義成碶,潮水從此被隔絕,長山橋也得以保存至今[4]

保護

1949年,國民黨軍隊撤退時曾破壞長山橋橋面,後進行修復。2006年橋梁部分欄板被拖拉機撞壞,此後得到修補。1990年12月列入北侖區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9月1日列入第四批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2]

圖片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