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閩中海錯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闽中海错疏
Remove ads

閩中海錯疏》,明朝屠本畯撰述的福建水生動物志,成書於1596年(萬曆二十四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水產動物分類學專著。

快速預覽 閩中海錯疏, 作者 ...

作者與成書

屠本畯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明朝博物學家,撰有眾多記錄動物、植物的著作,如記荔枝的《閩中荔枝譜》、記的《茗笈》、記野菜的《野菜箋》、記草木的《離騷草木疏補》、記花木時令的《瓶史月表》、記水生動物的《海味索隱》等。[2][3]

屠本畯赴福建擔任鹽政官員時,應同鄉余寅之請,著書記述當地水產。他在輯錄《福州府志》、《三山志》、《八閩通志》、《閩大記》等地方志的基礎上,加入自己觀察、調查的結果,並補充家鄉鄞縣的情況,最終於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成書。[2][4][5]:86書名中的「海錯」即海產,取種類錯雜之意;「疏」指分條陳述。[6][7]

書成後,福建閩縣(今福州)人𤊹又略加補充。書中用「補疏」二字標註的,就是徐𤊹所補充的內容。[1]

內容

《閩中海錯疏》分三卷。上、中卷記鱗部,包括烏賊水母章魚蟾蜍等一百六十七種;下卷記介部,包括龜鱉等九十種。附錄不產於福建的海粉燕窩。書名雖稱「海錯」,但也記述淡水動物,甚至陸生動物鯪鯉。主要描述動物的形態特徵及習性、分布、生長過程,兼顧食()用價值,較少涉及文化、傳說等內容。[2][8]

分類學

中國古代的雅書、地方志、醫藥和農業著作等都對水生動物予以記載,但大多將物種並列記錄,分類粗疏。如《爾雅》僅分一卷〈釋魚〉,《本草綱目》僅將魚類分為魚和無鱗魚兩類。《閩中海錯疏》則對水族動物的類群進行詳細區辨,明確地分至第四或第五階元。研究者據此認為,《閩中海錯疏》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動物主題著作,而接近現代意義上的動物分類學著作(即動物志),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水產動物志。[2][9][5]:56[10][11][12]

更多資訊 《閩中海錯疏》分類方法示意圖 ...

《閩中海錯疏》為中國傳統水生動物分類方法奠定了基礎。之後的《閩書》、《海錯百一錄》等都沿用其體系,進而增補新種或調整舊分類。[5]:88

版本

《閩中海錯疏》除單獨刊行外,還曾收入《四庫全書》、《學津討原》、《藝海珠塵》等叢書。現存最早的版本是福建省圖書館收藏的明萬曆年間刻本。[13]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