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閻稚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閻稚新,山西臨縣人。國防大學教授,歷任連、營、團、軍領導職務,先後在總政治部、軍事科學院、政治學院、國防大學工作,曾任國際紅十字會板門店小組中方代表、總政治部組織部政工條例處處長、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84年離休,享受副兵團待遇。

生平

1921年7月1日,生於山西臨縣索達干村。

1936年冬,經介紹加入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

1937年4月,考入山西國民兵軍官教導團。8月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任第一中隊政治部民運科長兼沁源縣子弟兵團團長,期間參與了百團大戰著名的關家垴之戰[1]。9月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太原戰役時負重傷回京療養,住中組部前門外利順德飯店招待所。[2]

建國後長期在總政治部和軍隊院校工作,曾任總政治部組織部政工條例處處長,參與大量部隊條例的制定。

韓戰期間,在總政組織部兼管志願軍優撫工作,曾接受毛岸英遺物。1953年7月26日,作為國際紅十字會板門店小組中方代表參加了韓戰停戰協議簽字儀式。[2]

文革中遭受迫害。[3]

文革後任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1980年10月,作為山西新軍史料徵集工作發起人之一,做了很多史料研究工作。

1984年離休,享受副兵團待遇。

1988年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4]

Remove ads

著作

《李大釗和馮玉祥》,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

家庭

胞弟閻愈新,西北大學教授。

大兒子閻陽生,《中國工商》原總編輯。[5]

二兒子閻鵬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