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克巴
莫卧儿帝国第三位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克巴大帝(烏爾都語:اکبر;1542年10月15日—1605年10月27日)[1][4][5],全名為傑拉爾-丁·穆罕默德·阿克巴(烏爾都語:جلال الدین محمد اکبر),是蒙兀兒帝國的第三位皇帝(1556年-1605年在位),亦被認為是帝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其統治最為人稱道之處在於他對待國內所有信仰之極度平等自由包容,並與一位信奉印度教的拉傑普特人公主瑪麗亞姆·薩曼尼結婚,提拔印度教徒為官員,在其治下帝國的文化和藝術發展水平亦因此達到了印度歷史上的巔峰。
阿克巴大帝的統治對印度歷史影響極其深遠,蒙兀兒帝國之版圖及財富在其治下均擴張至原來的三倍。阿克巴建立了強大的軍事系統,亦進行了有效率的社會政治改革。他深知帝國的和平穩定繁榮源自子民的合作及善意,因此個人積極本土化的融入政策:他廢除了向非穆斯林人民徵收的吉茲亞人頭稅,內閣亦包容非穆斯林擔任高級軍政要員,其本人亦積極親自翻譯梵語文學並參與國內的印度教慶典,是首位成功真正融入印度次大陸、獲得本土印度人信任效忠及愛戴的蒙兀兒皇帝,亦奠定了蒙兀兒帝國以及印度次大陸多元文化的基礎。阿克巴死後,由其子賈漢吉爾繼位。
Remove ads
生平

阿克巴是蒙兀兒皇帝胡馬雍之子,生於信德省的烏馬爾科特(今屬巴基斯坦)。他的父親因為比哈爾地區統治者舍爾沙的反攻幾乎失去皇位,後來在波斯國王太美斯普一世幫助下才重獲權力。阿克巴在13歲時繼承皇位,由白拉姆汗攝政。後者盡最大努力使蒙兀兒王朝的領地不被各地方統治者乘機瓜分。1560年阿克巴開始親政。
由於意識到沒有印度教的支持就不可能在印度境內建立任何強大的帝國,阿克巴改變了幾百年來穆斯林統治者的做法,允許印度教徒擔任高級職務。他也與印度人中的職業戰士、好戰的拉其普特人結成了同盟。為鞏固這一聯盟,阿克巴與兩位拉其普特公主結婚。
在獲得了拉其普特人的強大戰鬥力後,阿克巴致力於以武力擴大蒙兀兒帝國的版圖。在他統治時代,蒙兀兒帝國的疆域大為擴張,東西從阿富汗的巴爾赫到孟加拉灣,南北從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直到南方的戈達瓦里河。
但是阿克巴的最大成就,乃是在蒙兀兒帝國境內建立起一套有效率的管理機構,從而遏止了國家的分裂,促進經濟繁榮。
Remove ads
興趣
阿克巴酷愛機械,他在冶金方面的研究以及對火力更大的槍炮的設計,就是很好的證明。阿克巴學習繪畫、愛好音樂、善打馬球、會演奏許多樂器,並且留下傳世大作《阿克巴回憶錄》。
軍事組織
阿克巴以利用貴族通過一個被稱為曼薩布達爾制的方法組織他的軍隊。根據這個制度,每個軍官被分配的軍階(1 曼薩卜),並帶領若干騎兵組成他的帝國軍隊[6]。軍階曼薩布達爾分為33等級。前三名的指揮官掌握從7000到10000人部隊不等,位置通常保留給王子。10至5000人的其他隊伍被分配給貴族的其他成員。
阿克巴在帝國的常備部隊相當小。每個曼薩卜達爾(騎兵指揮官)被要求保持一定數量的騎兵和兩倍數量的馬。馬的數量龐大,因為他們必須休息,並且在作戰時能快速換騎。阿克巴爾採用嚴格的措施,以確保軍隊質量在較高水平;馬匹定期檢查,理論上通常只採用阿拉伯馬。
宗教
阿克巴在1562年廢除向非穆斯林徵收的吉茲亞稅,[7]1575年恢復徵收,[8]到1580年再次廢除。[9]
他的另一個引人注目的舉措是建立一種新宗教「丁伊拉賀教」即「神聖宗教」,意為神的信仰,這是一種伊斯蘭教、印度教、基督教和瑣羅亞斯德教的混合物。其主要特點是:一神論,阿克巴為神主在人間的代理人,是教義的唯一解釋者。他希望以此來調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臣民之間的矛盾。雖然他的嘗試失敗了,阿克巴始終維持了各種宗教信徒對他的忠誠,他對宗教的寬容令人難忘。儘管阿克巴自己目不識丁,他卻讓自己的宮廷成為文人和藝術家雲集之地。[10]
相關條目
資料來源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