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卜杜勒·穆塔利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卜杜勒·穆塔利卜(阿拉伯語:عبد المطلب بن هاشم,約497年—578年),古萊什部落的酋長,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祖父。

他的父親是哈希姆·本·阿布德·馬納夫,巴努哈希姆氏族的先祖。[1]傳說他是滲滲泉的發現者。
早年生活
他的父親是哈希姆·本·阿卜杜·馬納夫(Hashim ibn 'Abd Manaf)[2]:81,古萊什(Quraysh)部族中顯赫的巴努·哈希姆(Banu Hashim)氏族的始祖。該氏族宣稱其血統可追溯至伊斯蘭傳統中的易司馬儀(Ismā'īl)與易卜拉欣(Ibrāhīm)[3]。他的母親是薩勒瑪·賓特·阿姆爾(Salma bint Amr),來自葉斯里卜(Yathrib,即後來的麥地那)哈茲拉吉部落(Banu Khazraj)中的巴努·納賈爾(Banu Najjar)氏族[4]。哈希姆在加沙城經商期間去世,當時阿卜杜勒·穆塔利卜尚未出生[2]:81。
他本名「沙伊巴」(Shaiba),意為「年長者」或「白髮者」,因其烏黑的頭髮中有一縷白髮而得名;有時也被稱為「沙伊巴·哈姆德」(Shaybah al-Ḥamd),意為「受讚頌的白髮者」[2]:81–82。父親去世後,他隨母親及其家族在葉斯里卜生活,直至約八歲時,其叔父穆塔利布·本·阿卜杜·馬納夫(Muttalib ibn Abd Manaf)前來探望,並請求其母薩勒瑪將沙伊巴交由自己撫養。薩勒瑪起初不願讓兒子離開,而沙伊巴本人也拒絕在未獲母親同意的情況下隨叔父離去。穆塔利布遂指出,麥加所能提供的機遇遠非葉斯里卜可比。薩勒瑪被其言辭說服,最終同意讓他前往麥加。初抵麥加時,當地人誤以為這名陌生孩童是穆塔利布的僕人,遂稱他為「阿卜杜勒·穆塔利卜」(『Abd al-Muttalib),意為「穆塔利布的僕人」[2]:85–86。
Remove ads
家庭
阿卜杜勒·穆塔利卜和法蒂瑪·賓·阿穆爾共有三個兒子:
阿卜杜勒·穆塔利卜和娜提拉·賓·賈納布(Natila bint Janab)有一個兒子:
阿卜杜勒·穆塔利卜和哈拉·賓·烏海伊布有1子1女:
- 哈姆扎
- 薩菲亞
哈希姆氏族的族長
穆塔利布去世後,沙伊巴繼任為哈希姆(Hāshim)氏族的族長。他繼承叔父穆塔利布的職責,繼續為朝覲者提供食物與飲水,並延續其先祖的傳統,與其族人共同維繫這些習俗。他所獲得的聲望超越了所有先輩;族人愛戴他,他在族中的聲譽卓著。[5]:61
發現滲滲泉
阿卜杜勒·穆塔利卜稱,自己曾在禁地(sacred enclosure)內入睡時夢見有人命令他在古萊什人(Quraysh)兩座偶像伊斯阿夫與奈伊拉(Isāf and Nā'ila)之間的禮拜處挖掘。此處即為滲滲泉(Zamzam Well)所在,該泉曾被朱爾胡姆部落(Jurhum tribe)在離開麥加時填埋。[2]:86–89[5]:62–65
古萊什人試圖阻止他在該地點挖掘,但其子哈里斯·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Al-Ḥārith ibn 'Abd al-Muttalib)負責守衛,直至古萊什人放棄抗議。經過三天挖掘,阿卜杜勒·穆塔利卜發現了古代聖泉的痕跡,隨即高呼:「**真主至大**(Allahu Akbar)!」
部分古萊什人質疑他獨享泉水權利的主張。其中一人提議前往遠方拜訪一位女巫(shaman),據說她能召喚鎮尼(jinn),並可協助裁定泉水歸屬。於是,來自11個部落的11人組成隊伍啟程前往。他們在穿越沙漠途中迷路,食物與飲水耗盡,眾人逐漸喪失脫困希望。其中一人建議各自挖掘墳墓,若有人先亡故,最後倖存者便負責埋葬其餘同伴。眾人遂開始挖掘各自墳穴。正當阿卜杜勒·穆塔利卜動手挖掘時,清泉自其掘出的洞中噴涌而出,眾人欣喜若狂。此事當場被認定為神跡,阿卜杜勒·穆塔利卜遂被公認為滲滲泉的合法擁有者。
此後,他向朝覲克爾白(Kaaba)的 pilgrims 供應滲滲泉水。由於該泉被視為神聖之水,其地位迅速超越麥加其他所有水井。[2]:86–89[5]:62–65
Remove ads
象年
根據穆斯林傳統,葉門的衣索比亞總督阿卜拉哈·阿什拉姆(Abrahah al-Ashram)嫉妒阿拉伯人對克爾白(Kaaba)的崇敬。由於他是一名基督徒,便在薩那(Sana'a)建造了一座大教堂,並下令人們前往該教堂朝覲。[5]:21 然而,這一命令遭到忽視,有人甚至褻瀆了這座教堂(有說法稱是以排便的方式[6]:696 注35)。阿卜拉哈決定報復這一行為,意圖摧毀克爾白,遂率軍向麥加進發。[5]:22–23 阿卜拉哈的軍隊中有十三頭大象[2]:99[5]:26,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阿姆·菲勒」(Ām al-Fīl,即象年),並由此開啟了阿拉伯地區紀年的新傳統。這一紀年方式一直沿用至公元638年(伊斯蘭曆17年),當時歐麥爾·伊本·哈塔卜('Umar ibn Al-Khaṭṭāb)以伊斯蘭曆取代了它,而伊斯蘭曆的元年定為公元622年。 當阿卜拉哈軍隊進犯的消息傳來時,古萊什(Quraysh)、金納奈(Kinānah)、胡扎阿(Khuzā'ah)和胡代勒(Hudhayl)等阿拉伯部落聯合起來保衛克爾白。阿卜拉哈派遣一名希木葉爾(Ḥimyar)部落的人前去勸告他們,稱自己只想摧毀克爾白,若他們抵抗,必將被徹底擊潰。「阿卜杜勒·穆塔里布」('Abdul-Muṭṭalib)則告訴麥加居民退避到附近的高山上,而他自己則與古萊什部族的一些首領留在克爾白禁地內。阿卜拉哈派人送信,邀請阿卜杜勒·穆塔里布前去會面商談。阿卜杜勒·穆塔里布離開會談後,被人聽到說道:「這座聖殿的主人自會守護它,我確信祂必將拯救它免遭敵人的攻擊,絕不會令祂聖殿的僕人蒙羞。」[5]:24–26
據記載,當阿卜拉哈的軍隊逼近克爾白時,安拉派遣一群小鳥(「阿巴比勒」〔abābīl〕),從它們的喙中投下石子,摧毀了阿卜拉哈的軍隊。阿卜拉哈身受重傷,撤退回葉門,但在途中便已身亡。[5]:26–27 這一事件在以下《古蘭經》章節中有所提及:
{{難道你不知道你的主怎樣懲治象的主人們嗎?
難道祂沒有使他們的詭計徒勞無功嗎?
祂派遣成群的鳥去攻擊他們,
以陶石投擊他們,
使他們變得如同被吃盡的乾草一樣。|《古蘭經》第105章(阿勒·菲勒〔Al-Fil〕)}}
大多數伊斯蘭史料將此事件定於穆罕默德出生之年,即公元570年左右,[7] 但也有其他學者認為該事件發生時間比此早一二十年。[8] 另據歸於伊本·希哈卜·祖赫里(Ibn Shihab al-Zuhri)的一則聖訓,記載於阿卜杜勒·拉扎克·薩那尼(ʽAbd al-Razzaq al-Sanʽani)所編的《穆桑納夫》(Musannaf)中,此事發生於穆罕默德之父出生之前。[9]
Remove ads
犧牲其子阿卜杜拉
當阿卜杜勒·穆塔利布挖掘滲滲泉時,哈里斯是他當時唯一的兒子。[5]:64 古萊什族人試圖協助他挖掘時,他立下誓言:若能有十個兒子保護他,他將把其中一人獻給克爾白的神像胡巴勒。後來,當他另外九個兒子相繼出生後,他告知他們必須履行誓言。占卜箭矢落在他最疼愛的兒子阿卜杜拉身上。古萊什族人反對阿卜杜勒·穆塔利布獻祭兒子的意圖,要求他以其他事物替代。阿卜杜勒·穆塔利布同意諮詢「一位有附體精靈的女巫」。女巫指示他在阿卜杜拉和十頭駱駝之間抽籤。若簽指向阿卜杜拉,則需追加十頭駱駝,並重複此過程,直至其主接受駱駝作為阿卜杜拉的替代品。當駱駝數量達到一百頭時,簽終於落在駱駝身上。阿卜杜勒·穆塔利布通過三次重複測試確認了這一結果。隨後,百頭駱駝被獻祭,阿卜杜拉得以倖免。[5]:66–68
家族
阿卜杜勒·穆塔利布共有六位已知妻室:
- 哈瓦津部落的蘇姆拉·賓特·朱恩代布
- 胡扎阿部落的盧布娜·賓特·哈賈爾
- 古萊什部落麥赫祖姆氏族的法蒂瑪·賓特·阿慕爾
- 古萊什部落祖赫拉氏族的哈拉·賓特·沃海布
- 納米爾部落的娜蒂拉·賓特·賈納布
- 胡扎阿部落的穆曼娜阿·賓特·阿慕爾
據伊本·希沙姆記載,阿卜杜勒·穆塔利布共有十子六女。[6]:707–708 注釋97 但伊本·薩阿德的列表中包含十二子。[2]:99–101
與蘇姆拉·賓特·朱恩代布所生: 1. 哈里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布[6]:708——長子,先於其父去世[2]:99 2. 古蘇姆[2]:100——未出現在伊本·希沙姆的列表中
與法蒂瑪·賓特·阿慕爾所生: 3. 祖拜爾·伊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布[6]:707——詩人兼首領,其父曾立遺囑委以重任[2]:99,伊斯蘭教興起前去世[來源請求],留有二子數女:101[10]:34–35 4. 阿布·塔利布·伊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布(本名阿卜德·馬納夫)[2]:99[6]:707——未來哈里發阿里之父[11],後成為哈希姆氏族首領[來源請求] 5. 阿卜杜拉·伊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布——穆罕默德之父[2]:99[6]:707 6. 烏姆·哈基姆·賓特·阿卜杜勒·穆塔利布(別號「白夫人」)[2]:100[6]:707——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的外祖母[10]:32 7. 巴拉·賓特·阿卜杜勒·穆塔利布[2]:100[6]:707——阿布·薩拉瑪之母[10]:33 8. 阿爾瓦·賓特·阿卜杜勒·穆塔利布[2]:100[6]:707 9. 阿蒂卡·賓特·阿卜杜勒·穆塔利布[2]:100[6]:707——阿布·烏馬亞·伊本·穆基拉之妻[10]:31 10. 烏邁瑪·賓特·阿卜杜勒·穆塔利布[2]:100[6]:707——栽娜卜·賓特·賈赫什與阿卜杜拉·伊本·賈赫什之母[10]:33
與盧布娜·賓特·哈賈爾所生: 11. 阿卜杜勒·烏扎(即著名的阿布·拉哈布)[2]:100[6]:708
與哈拉·賓特·沃海布所生: 12. 哈姆扎·伊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布[6]:707——伊斯蘭早期重要領袖,被譽為「古萊什最強勇士」,在吳侯德戰役中陣亡[2]:100 13. 索菲婭·賓特·阿卜杜勒·穆塔利布[2]:100[6]:707 14. 穆蓋姆[6]:707——娶薩赫米氏族的基拉巴·賓特·阿慕爾,子女包括阿卜杜拉、伯克爾、辛德、阿爾瓦、烏姆·阿慕爾(古泰拉或阿姆拉)[來源請求] 15. 哈傑勒[6]:707——娶烏姆·穆拉·賓特·阿布·蓋斯,育有二子(阿卜杜拉、烏拜杜拉)與三女(穆拉、拉比亞、法基塔)[來源請求]
與娜蒂拉·賓特·胡巴布所生: 16. 阿巴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布[2]:100[6]:707[12]——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先祖 17. 迪拉爾[6]:707——伊斯蘭教興起前去世[2]:100 18. 賈赫爾——伊斯蘭教興起前去世[來源請求] 19. 伊姆蘭——伊斯蘭教興起前去世[來源請求]
與穆曼娜阿·賓特·阿慕爾所生: 20. 穆斯阿布(據伊本·薩阿德記載即「加伊達克」)[2]:100——未出現在伊本·希沙姆的列表中 21. 加伊達克——伊斯蘭教興起前去世[來源請求] 22. 阿卜杜勒·凱爾拜——伊斯蘭教興起前去世[2]:100 23. 穆基拉(別號「加伊達克」)[2]:100
逝世

阿卜杜勒·穆塔利布之子阿卜杜拉在穆罕默德出生前四個月去世,此後阿卜杜勒·穆塔利布擔負起照顧兒媳阿米娜的責任。某日,穆罕默德的母親阿米娜欲前往其夫阿卜杜拉逝世的麥地那。於是,穆罕默德、阿米娜、阿卜杜勒·穆塔利布及他們的照料者烏姆·艾曼開啟了前往距麥加約500公里的麥地那之旅。他們停留三周後啟程返回麥加,但行至中途的艾布瓦時,阿米娜病重離世,距其丈夫逝世已六年。她葬於當地,自此穆罕默德成為孤兒。深愛孫子的阿卜杜勒·穆塔利布悲痛不已,承擔起撫養穆罕默德的責任。然而在穆罕默德八歲時,年邁的阿卜杜勒·穆塔利布身染重病,於公元578-579年以81-82歲高齡逝世。 其墓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加的阿爾穆阿拉公墓。 他在哈希姆家族下開創了"巴努·阿卜杜勒·穆塔利布"支系。 他是兩大著名穆斯林王朝——法蒂瑪王朝與阿拔斯王朝的祖先。 在侯奈因戰役中,穆罕默德曾高呼:"我確是先知,毋庸置疑;我是阿卜杜勒·穆塔利布的子孫。"[13]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