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愛快·羅密歐

意大利汽車製造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尔法·罗密欧
Remove ads

愛快·羅密歐義大利語Alfa Romeo)是一家以義大利米蘭為總部的汽車製造公司,創廠歷史最早可回溯至1910年,並從1986年開始加入飛雅特集團成為成員品牌之一。車廠原名ALFAAnonima Lombarda Fabbrica Automobili倫巴底無記名汽車製造廠),但在1916年出身拿波里的實業家尼古拉·羅密歐Nicola Romeo)入主該車廠,並將自己的家族名加入車廠名稱中,而成為今日的愛快·羅密歐;但隨著愛快羅密歐的母公司 — 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於2020年與標緻雪鐵龍集團合併,並於翌年正式成立斯泰蘭蒂斯集團,愛快羅密歐便順理成章地為該集團旗下的子品牌。

快速預覽 愛快·羅密歐, 公司類型 ...
快速預覽 「Alfa Romeo」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 ...

Alfa Romeo的商標中那條吞食人的蛇代表西元五世紀時米蘭維斯孔蒂家族建立者所殺掉的蛇,十字是代表維斯孔蒂家族曾參加十字軍東征,後來成為義大利米蘭市的市徽。

今日的愛快車廠主要是以製造造型風格前衛、注重操控與性能的運動型跑車轎車休旅車產品著稱。

Remove ads

名稱與標志

名稱

公司名稱由原名"A.L.F.A."("Anonima Lombarda Fabbrica Automobili"——"倫巴底無記名[註 1]汽車製造廠")和企業家尼古拉·羅密歐(Nicola Romeo)的姓氏組合而成,他於1915年接管了公司。

原始徽標

Thumb
1925-1945年間使用的月桂環繞徽標(1925年款愛快·羅密歐RL SS車型)

愛快·羅密歐的標誌融合了兩個源於其誕生地米蘭紋章:米蘭城徽中的紅色十字,以及象徵14世紀統治米蘭的維斯孔蒂家族biscione圖案——一條吞噬兒童的巨蛇。[2][3][4]

該標誌最初由A.L.F.A.技術辦公室的年輕製圖師Romano Cattaneo於1910年設計。[5]

設計起源

1910年6月,當Società Anonima Darracq重組為Anonima Lombarda Fabbrica Automobili並準備推出首款車型24 HP時,董事會要求總工程師朱塞佩·梅羅西設計散熱器格柵徽標。梅羅西的助手Cattaneo從斯福爾扎城堡大門上的紋章獲得靈感,將biscione圖案融入設計。[5]最終方案包含:左側白底紅字的米蘭十字,右側淺藍底的綠色biscione蛇徽,外圍藍色圓環頂部標有"ALFA",底部為"MILANO"。為致敬義大利王國,兩個單詞間用象徵薩伏依王朝的薩伏依結分隔。[6]

1918年公司被尼古拉·羅密歐收購後,"ALFA"字樣改為"ALFA-ROMEO"。1925年為慶祝愛快·羅密歐P2贏得首屆世界製造商錦標賽,徽標外圍增加了銀質月桂花環(持續使用至1982年)。[7]

戰後演變

1946年義大利廢除君主制後,薩伏依結被曲線裝飾取代。[8]1972年隨著Alfasud成為首款米蘭以外生產的車型,徽標刪除了"Milano"字樣和連字符。1982年徽標取消月桂花環,金色字體取代鍍鉻裝飾,這一設計沿用至2015年。[9]

2015年重塑

2015年6月24日品牌105周年之際,配合Giulia發布,新徽標在愛快·羅密歐博物館亮相。[10]新版由Robilant Associati設計,色彩簡化為三色:蛇徽綠、十字紅與圓環深藍,背景改為統一銀色紋理。[11]

四葉草

自1923年起,quadrifoglio(四葉草)徽章既是賽車象徵,二戰後也成為高性能量產車的標識。該標誌通常位於前翼子板,由四葉綠草(或金色)與白色三角組成。

歷史淵源

Thumb
1923年烏戈·西沃奇駕駛愛快·羅密歐P1

四葉草標誌源於車手烏戈·西沃奇的故事。1923年Targa Florio賽事前,為擺脫"萬年老二"魔咒,他在賽車格柵繪製了白底綠色四葉草圖案並奪冠。數月後西沃奇在測試未塗裝該標誌的P1時意外身亡,此後四葉草成為車隊護身符,白色方框改為紀念他的三角形。[12]

Thumb
Alfetta 159上的四葉草徽章

現代應用

1963年愛快·羅密歐Giulia TI Super成為首款搭載四葉草標識的量產車。1970年代"Quadrifoglio Verde"(綠四葉草)成為各車系性能版本的代名詞,同期還推出象徵豪華配置的"Quadrifoglio Oro"(金四葉草)版本。2016年發布的Giulia率先推出四葉草高性能版,延續這一傳統。

歷史

总结
视角

創立與早期

Thumb
1908年Darracq 8/10 HP,由愛快·羅密歐的前身Darracq Italiana組裝
Thumb
A.L.F.A. 24 hp(此為Castagna 魚雷型車身)是Anonima Lombarda Fabbrica Automobili(A.L.F.A.)於1910年製造的第一款汽車

A.L.F.A.的第一座工廠建築位於Società Anonima Italiana Darracq(SAID)的原址,該公司由法國汽車公司Alexandre Darracq與一些義大利投資者於1906年創立。其中一位來自米蘭的貴族烏戈·斯特拉(Cavaliere Ugo Stella)於1909年成為SAID的主席。[13]公司最初位於那不勒斯,但在計劃中的工廠建設開始之前,Darracq於1906年底決定米蘭更為合適,因此在米蘭郊區Portello購置了一塊土地,建造了一座面積為6,700平方公尺(8,000平方碼)的新工廠。1909年底,義大利Darracq汽車銷售緩慢,公司宣告解散。[14]烏戈·斯特拉與其他義大利投資者成立了一家名為A.L.F.A.(Anonima Lombarda Fabbrica Automobili)的新公司,收購了即將解散的義大利Darracq的資產。[14]公司生產的第一款汽車是1910年的24 HP,由1909年聘用的朱塞佩·梅羅西(Giuseppe Merosi)設計,旨在為義大利市場打造更合適的汽車。梅羅西隨後設計了一系列新的A.L.F.A.汽車,包括更強大的引擎如40–60 HP。A.L.F.A.涉足賽車運動,車手Franchini和Ronzoni在1911年Targa Florio比賽中駕駛兩輛24馬力車型參賽。1914年,公司設計並製造了一款先進的Grand Prix賽車GP1914,配備四缸引擎、雙頂置凸輪軸、每缸四氣門和雙點火系統。[15]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A.L.F.A.的汽車生產中斷了三年。

1915年8月,公司由那不勒斯企業家Nicola Romeo接管,他將工廠轉為生產軍事裝備,為義大利和同盟國的戰爭服務。戰爭期間,工廠規模大幅擴大,生產彈藥、飛機引擎和其他部件、壓縮機以及基於公司現有汽車引擎的發電機。戰後,羅密歐將戰爭利潤投資於收購薩龍諾(Costruzioni Meccaniche di Saronno)、羅馬(Officine Meccaniche di Roma)和那不勒斯(Officine Ferroviarie Meridionali)的機車和鐵路車輛工廠,這些工廠被納入他的A.L.F.A.所有權。

更多資訊 年份, 汽車 ...

起初並未考慮恢復汽車生產,但由於1915年A.L.F.A.工廠仍留有105輛汽車的零部件,生產於1919年恢復。[13]1920年,公司名稱改為愛快·羅密歐,首款以新名稱命名的汽車是Torpedo 20–30 HP[17]他們的首次成功是在1920年,Giuseppe CampariMugello獲勝,隨後Enzo Ferrari駕駛的賽車在Targa Florio中獲得第二名。朱塞佩·梅羅西繼續擔任首席設計師,公司繼續生產可靠的公路車以及成功的賽車(包括40–60 HP和RL Targa Florio)。

1923年,Vittorio Jano飛雅特被挖角,部分原因是年輕的愛快賽車手恩佐·法拉利的勸說,接替梅羅西成為愛快·羅密歐的首席設計師。賈諾設計的第一款愛快·羅密歐是P2 Grand Prix賽車,該車在1925年為愛快·羅密歐贏得了首屆世界錦標賽冠軍。對於公路車,賈諾開發了一系列基於P2單元的中小型排氣量4缸、6缸和8缸直列引擎,確立了公司引擎的架構,採用輕合金結構、半球形燃燒室、中央火星塞、每缸兩排氣門和雙頂置凸輪軸。賈諾的設計既可靠又強大。

恩佐·法拉利證明了自己更擅長團隊管理而非駕駛,當工廠車隊私有化後,它成為Scuderia Ferrari。法拉利離開愛快·羅密歐後,開始製造自己的汽車。Tazio Nuvolari經常為愛快駕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贏得了許多比賽。

Thumb
Alfa Romeo 8C 2900 Scuderia Ferrari

1928年,尼古拉·羅密歐離開,1933年愛快·羅密歐被政府接管,政府隨後實際控制了公司。愛快·羅密歐成為墨索里尼義大利的國家象徵。在此期間,它為富人定製車輛,車身通常由Carrozzeria Touring賓尼法利納設計。這一時代的巔峰是愛快·羅密歐2900B Type 35賽車。

愛快工廠(戰時轉為生產Macchi C.202 Folgore引擎:授權生產的戴姆勒-賓士600系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轟炸,戰後難以恢復盈利。豪華車輛停產。從1954年開始,公司開始生產小型、量產的車輛,推出了Giulietta系列的berline(轎車)、雙門轎跑和敞篷兩座車。所有三種車型共享後來成為愛快·羅密歐頂置雙凸輪四缸引擎,最初排氣量為1300 cc。這款引擎最終擴大到2000 cc,並一直生產到1995年。

當我看到一輛愛快·羅密歐駛過時,我會脫帽致敬。

——亨利·福特1939年與Ugo Gobbato的談話[18]
Remove ads

戰後

Thumb
8C 2900B Touring Spider(1937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賽車運動恢復,愛快·羅密歐成為Grand Prix賽事中難以擊敗的車型。F1新規則為單座賽車提供了理想的環境,愛快·羅密歐的Tipo 158 Alfetta(由戰前的voiturette改裝而來)在1950年由Giuseppe Farina駕駛贏得了首屆F1冠軍。Juan Manuel Fangio在1951年為愛快贏得了連續第二個冠軍。

1952年,愛快·羅密歐嘗試了其第一款前輪驅動緊湊型汽車"Project 13–61"。[19]它具有與現代前輪驅動汽車相同的橫置前驅布局。愛快·羅密歐在1950年代末基於Project 13–61進行了第二次嘗試。它本應稱為Tipo 103,類似於其受歡迎的愛快·羅密歐Giulia的縮小版。然而,由於戰後義大利的財政困難,Tipo 103從未投產。如果愛快·羅密歐生產了它,它將比Mini更早成為第一款"現代"前輪驅動緊湊型汽車。1950年代中期,愛快·羅密歐與巴西的Matarazzo集團達成協議,創建一家名為Fabral(Fábrica Brasileira de Automóveis Alfa,"巴西愛快汽車工廠")的公司,在當地生產Alfa Romeo 2000。在獲得政府批准後,Matarazzo在巴西總統Juscelino Kubitschek的壓力下退出,國有公司FNM於1960年開始生產該車,命名為"FNM 2000"。[20]

Thumb
Alfa Romeo Tipo 33TT12

1960年代,愛快·羅密歐專注於使用量產車參加賽車運動,包括GTA(Gran Turismo Allegerita的縮寫),這是由Bertone設計的雙門轎跑的鋁製車身版本,配備強大的雙火星塞引擎。在其他勝利中,GTA在1966年贏得了首屆美國跑車俱樂部Trans-Am錦標賽冠軍。1970年代,愛快·羅密歐專注於原型跑車比賽,使用Tipo 33,並在1971年取得早期勝利。最終,Tipo 33TT12在1975年為愛快·羅密歐贏得了世界錦標賽冠軍,Tipo 33SC12在1977年贏得了世界跑車錦標賽冠軍。[21][22]

由於愛快·羅密歐是一家國家控制的公司,它經常受到政治壓力。為了幫助義大利南部工業化,愛快·羅密歐的新緊湊型汽車將在坎帕尼亞Pomigliano d'Arco新建工廠生產。甚至汽車的名字Alfa Sud(南方愛快)也反映了它的生產地。1968年1月18日,一家名為"Industria Napoletana Costruzioni Autoveicoli Alfa Romeo-Alfasud S.p.A."的新公司成立,其中90%屬於愛快·羅密歐,10%屬於政府控制的控股公司Finmeccanica[23]這座工廠是在法國的1968年抗議和義大利的炎熱秋天之後建造的,從未"真正啟動"。[24]員工主要來自建築行業,沒有接受過工廠工作的培訓,而勞資關係一直存在問題。1970年代,Pomigliano工廠的缺勤率為16.5%,[25]最高達到28%。[26]

到1970年代,愛快·羅密歐再次陷入財務困境,1980年公司的產能利用率約為60%。[24]由於愛快·羅密歐由義大利政府所有的Istituto per la Ricostruzione Industriale(IRI)控制,達成了一項協議,允許工人工資的四分之一通過國家失業機構支付,以便愛快的工廠每兩個月停工兩周。老化的產品線和極低的生產率,加上近乎永久性的工業動盪和義大利的高通脹率,使愛快·羅密歐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4][27][26]其他創新措施也被嘗試用於支撐愛快,包括由當時的愛快總裁埃托雷·馬薩切西(Ettore Massacesi)和總理Francesco Cossiga支持的與日產(Nissan)的合資企業,但最終未能成功。到1986年,IRI遭受了嚴重虧損——愛快·羅密歐在過去13年中一直未能盈利[28]——IRI總裁Romano Prodi將愛快·羅密歐掛牌出售。Finmeccanica作為IRI及其前身的機械控股部門,自1932年以來一直擁有愛快·羅密歐。普羅迪首先接觸了同為義大利製造商的飛雅特,後者提出與愛快成立合資企業。

飛雅特收購

福特提出收購部分愛快·羅密歐並重組公司,同時逐步增加其持股比例時,飛雅特撤回了與愛快·羅密歐成立合資企業的計劃。然而,飛雅特選擇提出收購愛快·羅密歐全部股份並向義大利工人提供工作保障的報價,這是福特不願匹配的條件。飛雅特的收購將使愛快·羅密歐保留在義大利人手中,這對各方都有利。1986年,交易完成,愛快·羅密歐與傳統競爭對手蘭吉雅合併為飛雅特的Alfa Lancia Industriale S.p.A.[28][27]早在1981年,愛快·羅密歐時任總裁埃托雷·馬薩切西就曾表示,愛快永遠不會使用飛雅特引擎——引擎在很大程度上是愛快·羅密歐的象徵——但很樂意在其他方面全面合作。[29]

1990年代以後生產的車型將愛快前衛的設計和運動風格的傳統優勢與產品合理化的經濟效益相結合,包括147掀背車的"GTA"版本、由Giugiaro設計的Brera,以及一款名為8C Competizione的高性能異國情調跑車(以愛快戰前最成功的運動和賽車之一,1930年代的8C命名)。

2005年,瑪莎拉蒂法拉利回購,現由飛雅特完全控制。飛雅特集團隨後將瑪莎拉蒂和愛快·羅密歐合併為一個運動和豪華部門。[30]這兩者之間有計劃的戰略關係;共享引擎、平台和可能的經銷商。[31]

2007年初,飛雅特汽車公司(Fiat Auto S.p.A.)重組,成立了四家新的汽車公司:飛雅特汽車公司(Fiat Automobiles S.p.A.)、愛快·羅密歐汽車公司(Alfa Romeo Automobiles S.p.A.)、蘭吉雅汽車公司(Lancia Automobiles S.p.A.)和飛雅特輕型商用車公司(Fiat Light Commercial Vehicles S.p.A.)。這些公司由飛雅特集團汽車公司(Fiat Group Automobiles S.p.A.,2007年後更名為FCA Italy S.p.A.)全資擁有。[32]

Thumb
紀念愛快·羅密歐100周年的雕塑

2010年6月24日,愛快·羅密歐慶祝成立100周年。[33]

Thumb
1750 GT Veloce 1967-1971
Thumb
水箱罩沿革

設計與技術

Thumb
愛快·羅密歐4C上的品牌徽標

技術沿革

愛快·羅密歐在歷史上首創多項汽車技術:1914年Grand Prix賽車首次應用其標誌性的雙頂置凸輪軸引擎,[34]首款搭載該引擎的量產車6C 1500 Sport則於1928年問世。

1940年Mille Miglia賽事中,愛快·羅密歐在愛快·羅密歐6C 2500 "Ala spessa"車型上測試了早期電子燃油噴射系統(Caproni-Fuscaldo),採用六組電動噴油器與半高壓循環燃油泵。[35]

1969年北美市場車型搭載SPICA機械燃油噴射系統,1982年升級為2.0升博世電噴系統。1980年愛快·羅密歐Spider在美國市場率先應用機械式可變氣門正時技術,[36]1983年後全系升級為電子控制版本。[37]

105系列Giulia率先應用全輪盤式煞車[38]和塑料散熱器水箱,並保持同級最低風阻係數[39]後續Alfetta 2000和GTV延續創新傳統,採用50:50重量分配[40][41]、標配合金輪轂變速驅動橋設計。[42]

現代創新包括:CAD全程設計的愛快·羅密歐164[43]156車型搭載的Selespeed撥片換擋系統[44](該車同時是全球首款採用共軌柴油引擎的乘用車[45])。2009年MiTo引入Multiair電液可變氣門技術,[46]2016年愛快·羅密歐Giulia則首發電控剎車系統。[47]

車身設計

Thumb
扎多羅日尼技術博物館藏愛快·羅密歐6C 2500 SS(1939年,序列號913.008)

義大利多家著名設計工作室為愛快·羅密歐打造過概念車與量產車型,包括:

博通喬治亞羅/Italdesign賓尼法利納Zagato、愛快·羅密歐設計中心

其設計理念常被同業借鑑:

Thumb
愛快6C 2500 S

1960年代空氣動力學:116系列Giulia的風阻係數樹立標杆,豐田等廠商曾效仿其造型

1970年代保險槓整合:為符合美國碰撞標準,愛快·羅密歐開創保險槓與車身一體化設計,該技術最終在1980年代愛快·羅密歐75上臻於完善,德日車企廣泛借鑑

1980年代愛快·羅密歐164:首次全流程應用CAD/CAM技術,其設計語言持續影響現代愛快車型,車載計算機系統的深度整合也被業界跟進

1990年代偽雙門設計:愛快·羅密歐156和147通過隱藏式後門把手營造雙門視覺效果,本田新一代思域與馬自達RX-8雷諾Clio V均有類似設計

2000年代Brera與159:喬治亞羅的設計證明概念車可通過CAD系統快速轉化為量產車型,影響當代轎跑設計潮流

概念車

1950年代B.A.T.系列

Berlina Aerodinamica Tecnica(技術空氣動力學轎車)由博通設計,基於愛快1900 Sprint底盤驗證流線型設計對性能的影響。[48]後期B.A.T. 11概念車則衍生自8C Competizione。

1960-1970年代Tipo 33衍生產品

以高轉速2000cc V8引擎為核心的Tipo 33賽車催生多款概念車,其中兩款最終量產:

甘迪尼/博通Carabo(1968)——為藍寶堅尼Countach奠定設計基調

甘迪尼/博通Montreal概念車(1967)——在1967年蒙特婁世博會亮相後,演變為搭載Tipo 33引擎變體的量產版愛快·羅密歐Montreal

喬治亞羅/博通Navajo(1976)——全玻璃纖維車身,展現"摺紙"式平面設計美學

1980年代至今現代概念

愛快·羅密歐概念車通常經適應性修改後投入量產,如Zagato SZ、GTV、Spider、Brera和159等車型均延續概念車的設計精髓。

汽車產品

當前車型

更多資訊 茱莉亞, 斯泰爾維奧 ...
茱莉亞

新款Alfa Romeo Giulia (952)於2015年6月24日在阿雷佐的愛快羅密歐歷史博物館對外發布。這一天恰逢公司成立105周年,並且推出了新版標誌。2018年的銷量約為每年34,000輛,然後在2019年降至每年20,000輛。

斯泰維奧

Alfa Romeo Stelvio在2016年洛杉磯車展上首次亮相。斯泰爾維奧是Alfa Romeo生產的第一款SUV,競爭對手包括保時捷Macan捷豹F-Pace奧迪Q5梅賽德斯-賓士GLCBMW X3。它是目前Alfa銷量最高的車型,2019年不到40,000輛。

Alfa Romeo Tonale

托納萊是一款緊湊型跨界SUV(C級),於2022年3月推出,這是該品牌六年來推出的第一款新車型,也是Stellantis品牌下推出的第一款車型。

Alfa Romeo 33 Stradale

Alfa Romeo 33 斯特拉達萊於2023年8月30日首次亮相,計劃於2024年6月發布,限量生產33輛。這款車是對1967年的Alfa Romeo 33 斯特拉達萊的致敬。

Alfa Romeo Junior

朱尼奧(之前叫米蘭)是一款次緊湊型跨界SUV(B-segment),於2024年4月推出。這是該品牌首款B級SUV,也是其首款電池電動車。

歷代車型列表

愛快·羅密歐車型

歷史車型

Thumb
6C Gran Sport(1931)
Thumb
8C 2300(1931)
Thumb
2600 Touring Spider(1961)
Thumb
GT Junior(1965)(改裝輪轂)
Thumb
Montreal(1970)
Thumb
GTV6(1980)
Thumb
Spider(1992)
Thumb
156(1997)
Thumb
8C Competizione(2008)
Thumb
Autotutto F12救護車
更多資訊 民用車型, 賽車 ...

義大利憲兵、警察與政府用車

1960年代,愛快·羅密歐因專為義大利警方憲兵(國家憲兵隊)設計的車型聞名,包括"Giulia Super"和2600 Sprint GT。警用愛快·羅密歐(Polizia)的塗裝為綠/藍底配白色條紋與文字,暱稱"Pantera"(黑豹);憲兵車輛則為深藍車身配白色車頂與紅色條紋,暱稱"Gazzella"(瞪羚),象徵巡邏車的速度與敏捷。後來"Pantera"成為兩家機構車輛的通用暱稱,塑造了公眾對其強硬、果決形象的認知。

Thumb
義大利國家警察 快速反應部隊"黑豹"1971款愛快Giulia Super

此後,愛快·羅密歐始終是憲兵、高速公路警察(Polizia Autostradale)、財政警察(Guardia di Finanza)及常規警察(Polizia)的指定用車。以下愛快·羅密歐車型曾/現服役於義大利警隊及政府:[49]

Alfa Romeo AR51
愛快·羅密歐Giulia
愛快·羅密歐Alfetta
Alfa Romeo Giulietta
愛快·羅密歐33(僅國家警察使用)
愛快·羅密歐75
愛快·羅密歐164(公務車)
愛快·羅密歐155
愛快·羅密歐156
愛快·羅密歐166(公務車)
愛快·羅密歐159
Alfa Romeo Giulietta
Alfa Romeo Giulia憲兵配備2台Giulia Quadrifoglio - 國家警察配備2台Giulia Veloce Q4[50]

自1960年代起,義大利總理的官方座駕一直選用愛快·羅密歐(近年新增瑪莎拉蒂Quattroporte)。過去二十年中,164和166車型尤為常見。

卡車與輕型商用車

Thumb
Romeo2輕型商用車

1930年,愛快·羅密歐在Büssing重型商用車基礎上推出了輕型卡車。[51]二戰期間為義大利軍隊生產卡車(號稱"35噸全地形"),後也為德國國防軍供貨。戰後恢復商用車輛生產。

1960年代起,愛快·羅密歐與飛雅特Saviem合作開發多款輕型卡車。1967年終止義大利本土重型商用車生產,但巴西子公司Fábrica Nacional de Motores仍以FNM品牌生產數年。最後的愛快·羅密歐廂式車為AR6和AR8,分別基於威凱Daily飛雅特Ducato第一代車型換標而來。公司還為義大利、拉丁美洲、[52]瑞典、[53]希臘、[54]德國、土耳其及南非的公車系統生產無軌電車,後專注於乘用車製造。

輕型商用車
Thumb
愛快·羅密歐430
  • Romeo(1954–1958)
  • Romeo 2(至1966年)
  • Romeo 3(1966)
  • Alfa Romeo A11/F11(1954–1983)
  • Alfa Romeo A12/F12
  • AR8(基於第一代威凱Daily
  • AR6(基於第一代飛雅特Ducato
  • 愛快·羅密歐F20Saviem授權生產)
卡車
  • 愛快·羅密歐50 "Biscione"(Büssing-NAG 50)/ 80(1931–1934)[55]
  • 愛快·羅密歐85 / 110(1934 – 不詳)
  • 愛快·羅密歐350(1935 – 不詳)
  • 愛快·羅密歐430(1942–1950)[56]
  • 愛快·羅密歐450/455(1947–1959)
  • 愛快·羅密歐500(1937–1945)
  • 愛快·羅密歐800(1940–1943)[56]
  • 愛快·羅密歐900(1947–1954)
  • 愛快·羅密歐950(1954–1958)
  • 愛快·羅密歐Mille(Alfa Romeo 1000)(1958–1964)
  • 愛快·羅密歐A15(Saviem授權)
  • 愛快·羅密歐A19(Saviem授權)
  • 愛快·羅密歐A38(Saviem授權)
Thumb
1961年愛快·羅密歐1000(Mille)Aerfer FI 711.2 OCREN 無軌電車,服役於那不勒斯ANM無軌電車系統
Thumb
1962年愛快·羅密歐Mille AF無軌電車,前臉中央為標誌性愛快·羅密歐徽章
公車
  • 愛快·羅密歐40A
  • 愛快·羅密歐80A
  • 愛快·羅密歐85A
  • 愛快·羅密歐110A
  • 愛快·羅密歐140A(1950–1958)
  • 愛快·羅密歐150A(1958)
  • 愛快·羅密歐430A(1949–1953)
  • 愛快·羅密歐500A(1945–1948)
  • 愛快·羅密歐800A
  • 愛快·羅密歐900A(1953–1956)
  • 愛快·羅密歐902A(1957–1959)
  • 愛快·羅密歐950A
  • 愛快·羅密歐Mille (公車)(Alfa Romeo 1000)(1960–1964)
無軌電車
  • 愛快·羅密歐85AF(1936–1940)
  • 愛快·羅密歐110AF(1938)
  • 愛快·羅密歐140AF(1949)
  • 愛快·羅密歐800AF(1950–1954)
  • 愛快·羅密歐900AF(1955–1957)
  • 愛快·羅密歐911AF(1959–1960)
  • 愛快·羅密歐Mille Aerfer(1960–1963)
  • 愛快·羅密歐Mille AF(1959–1964)

其他項目

Thumb
尼古拉·羅密歐公司在薩龍諾製造的FS E.333型機車

除乘用車外,愛快·羅密歐還曾生產賽車、商用車輛、鐵路機車[13]、拖拉機、公車、有軌電車、壓縮機、發電機,甚至電炊具[57],以及船用和航空引擎。

航空引擎

Thumb
D2航空引擎

1910年,愛快引擎首次應用於Santoni-Franchini雙翼飛機。[58]1932年推出首款專用航空引擎D2(240馬力),裝備於Caproni 101 D2。1930年代其引擎大規模應用於SM.74SM.75SM.79SM.81Cant Z506B Airone等機型。[59]1931年曾舉辦著名競速賽,Tazio Nuvolari駕駛愛快·羅密歐8C 3000 Monza與Caproni Ca.100飛機對決。[60]

二戰期間,愛快·羅密歐生產了多款航空引擎,最著名的是授權生產的RA.1000 RC 41-I Monsone(戴姆勒-賓士DB 601的義大利版),為意軍裝備Macchi C.202 Folgore等先進戰鬥機提供動力。戰後為飛雅特、AerferAmbrosini供應引擎,1960年代主要升級維護柯蒂斯-萊特普惠勞斯萊斯奇異的航空引擎。

該公司還研製了義大利首台渦輪螺旋槳引擎,裝備於比奇空中國王。1988年航空部門出售給Aeritalia[61]1996年併入飛雅特航空。愛快航空還參與開發了NHI NH90直升機的T700-T6E1引擎。[62]

航空引擎列表

  • 愛快·羅密歐D2
  • 愛快·羅密歐110
  • 愛快·羅密歐115
  • 愛快·羅密歐121
  • 愛快·羅密歐125
  • 愛快·羅密歐126
  • 愛快·羅密歐128
  • 愛快·羅密歐135
  • 愛快·羅密歐Lynx
  • 愛快·羅密歐Mercurius
  • 愛快·羅密歐RA.1000
  • 愛快·羅密歐RA-1050
  • 愛快·羅密歐R.C.10
  • 愛快·羅密歐R.C.34
  • 愛快·羅密歐R.C.35
  • 愛快·羅密歐AR.318

船舶引擎

1929年推出首款船用引擎。1937-1939年間取得顯著成就: (1938) 12缸(4.500排氣量) 121,710公里/小時

賽車運動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