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爾特米爾河畔迪特富特
德国巴伐利亚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爾特米爾河畔迪特富特[2](德語:Dietfurt an der Altmühl,官方拼寫為Dietfurt a.d.Altmühl,發音:[ˈdiːtˌfʊʁt ʔan deːɐ̯ ˈʔaltˌmyːl] ⓘ),通稱迪特富特(德語:Dietfurt;又譯迪特福特),是德國巴伐利亞邦上法爾茲行政區上法爾茲地區諾伊馬克特郡的城市,面積78.71平方公里,2023年12月31日人口為6,257人。
迪特富特有「巴伐利亞的中國」(Bayerisch China)之稱[3]。當地每年舉行迪特富特中國狂歡節。
Remove ads
地名
該地名「Dietfurt」由「diet」與「furt」組成。「diet」源自古高地德語「diot」,意為「民眾」、「大眾」,與「Deutsch」(德意志)同源;「furt」指河流中可以渡河的淺灘。故「迪特富特」意為「民眾的淺灘」。
歷史
迪特富特最早見於1109年的文獻記載中。1305年,格勒格靈—希爾施貝格伯爵世系絕亡,該地歸屬於維特爾斯巴赫家族。
地理
迪特富特坐落於國家級度假勝地阿爾特米爾河谷自然公園之中。
文化
每逢基督教齋戒期過後的肥胖星期四,迪特富特全鎮會舉辦迪特富特中國狂歡節。狂歡節中會象徵性地加冕一位市民為「高皇帝」(Kaiser Ko-Huang-Di),同時市長會被貶職為皇帝的大官吏(kaiserlichen Großmandarin),此外還有「太監」和「御林軍」等角色。狂歡節一直延續到玫瑰星期一結束[4]。狂歡節期間,街頭巷尾會張貼寫有「福」、「喜」的春聯,並懸掛紅燈籠、中國龍圖案的旗子等。
迪特富特與中國聯繫在一起的原由不明。一種說法是相傳在中世紀時期,迪特富特的市民為了避免來自艾希施泰特的收稅官,紛紛藏在城牆腳下。消息傳到艾希施泰特的主教時,變成了迪特富特市民為逃稅,像中國人一樣躲避在他們的「長城」下的故事。如此一傳十、十傳百,迪特富特的市民被掛上了「中國人」(die Chinesen)的綽號。還有一種傳說可能更為可信,據稱幾百年前迪特富特人就開始與中國人做生意,用當地的白銀、手工藝品等換取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交往多了,迪特富特人漸漸喜歡上中國以及中國春節等傳統文化,並按照自己的想像開始過起了「中國人狂歡節」。在1860年的一張掛曆上迪特富特的市民綽稱「中國人」。1869年在艾希施泰特牧務公報上刊登的一段科學文章中,迪特富特被譽為「中國城」(Chinesenviertel)。1928年迪特富特舉辦第一屆中國狂歡節[5]。
Remove ads
友好城市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