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布·哈桑·阿里·本·奧斯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布·哈桑·阿里·本·奧斯曼(阿拉伯語:أبو الحسن علي بن عثمان;約1297年—1351年5月24日),摩洛哥馬林王朝蘇丹,1331年至1348年在位。
阿布·哈桑治下,馬林王朝一度統治特萊姆森和易弗里基葉(今日的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疆域可與穆瓦希德王朝極盛時期相比,並在1333年占領直布羅陀。然而,阿布·哈桑在其統治末年,發生部落叛亂,撤退途中遭遇海難,逐步失去支持,其子阿布·伊南·法里斯趁機奪位,阿布·哈桑陷入流亡,並在大阿特拉斯山區喪命。
Remove ads
早年生平
阿布·哈桑是蘇丹阿布·賽義德·奧斯曼·本·雅各布之子,母親是阿比西尼亞人[1],一說其名為法蒂瑪,來自非斯,是否為正室仍不明[2]。由於有東非血統,阿布·哈桑膚色偏黑,有「黑蘇丹」的綽號[3]。阿布·哈桑的王后是哈夫斯王朝公主法蒂瑪,兩王朝亦因而結盟得以共同對抗特萊姆森的扎揚王朝。
征戰
1309年,卡斯蒂利亞國王斐迪南四世率軍擊敗格拉納達軍隊,奪取有「勝利之城」(Medinat al-Fath)之稱的直布羅陀[4]。1333年,格拉納達埃米爾穆罕默德四世向阿布·哈桑求援,請求派兵共同對抗天主教徒,於是阿布·哈桑派其子阿卜杜勒-馬利克·阿卜杜勒-瓦希德率軍渡過直布羅陀海峽,於1333年2月,在阿爾赫西拉斯同格拉納達軍隊會師,進攻直布羅陀,史稱第三次圍攻直布羅陀[5]。
彼時正值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一世加冕,守軍措手不及,遲遲不得援助[5]。到1333年6月中旬,守軍彈盡糧絕,軍民飢餓不堪,有人被迫啃食盾牌、腰帶、鞋子的皮革求生[6]。6月17日,守將巴斯科·佩雷斯(Vasco Perez)投降,阿卜杜勒-馬利克敬佩守軍雖孤立無援,但仍頑強堅守,致使他久攻不下,於是應允守軍體面撤出[7]。攻占直布羅陀的音訊傳到摩洛哥,民眾歡騰[8]。
馬林王朝經此一役,威望甚重,引起格拉納達朝臣忌憚,僅四個月後,穆哈默德四世即遭貴族刺殺。阿布·哈桑當時正在特萊姆森率軍作戰,未能顧及此亂局[9],穆罕默德之弟優素福即位格拉納達埃米爾,但仍維持盟約。1334年2月26日,卡斯蒂利亞、格拉納達、摩洛哥三國使臣在非斯簽署和約,為期四年[9]。
1334年,易弗里基葉的哈夫斯王朝遭特萊姆森扎揚王朝入侵,向阿布·哈桑求援,特萊姆森軍隊已進占貝賈亞、突尼斯,哈夫斯王朝君主阿布·葉海亞·阿布·貝克爾二世被迫流亡至君士坦丁[10]。阿布·哈桑的王后法蒂瑪來自哈夫斯王朝,因而阿布·哈桑同意就此出兵[11]。
1335年初,阿布·哈桑率軍從西向入侵特萊姆森,還派海軍船隊在特萊姆森東向協助哈夫斯王朝,迫使特萊姆森軍隊撤至特萊姆森城內,於是開啟曠日持久的特萊姆森圍城戰,攻城大軍營地甚廣,幾乎形成一座衛星城鎮。1336年或1337年,阿布·哈桑的兄弟阿布·阿里在摩洛哥南部錫吉勒馬薩起兵叛亂,為了移師平叛,特萊姆森圍城一度告一段落。1337年5月,經過兩年圍攻,特萊姆森終於陷落,扎揚王朝君主伊本·塔什芬陣亡[12][10],王族亦悉數處決,特萊姆森就此亡國。埃及、格拉納達、突尼斯、馬里等諸國使節皆致以祝賀,摩洛哥完全掌控跨撒哈拉商路,國力空前強盛[11]。
Remove ads
1339年,格拉納達埃米爾優素福一世再度求援,以趁勢征伐卡斯蒂利亞,阿布·哈桑於是下令派大軍北上。有此強敵來犯,原本不和的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一世和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四世決定聯手抵抗。
1340年4月,卡斯蒂利亞海軍上將阿隆索·霍夫雷·特諾里奧率艦隊出擊,他麾下共約32艘槳帆船,意圖襲擊正在休達休整的摩洛哥艦隊。馬林王朝艦隊由穆罕默德·本·阿里·阿扎菲(Muhammad ibn Ali al-Azafi)指揮。1340年4月5日,兩軍在直布羅陀近海交戰,卡斯蒂利亞艦隊幾近覆沒。特諾里奧陣亡,僅餘下五艘槳帆船撤離戰場。
阿布·哈桑見海路掃清,於是在1340年從容下令大軍渡海,登陸阿爾赫西拉斯。9月,和格拉納達軍隊會合,向塔里法進發。阿方索十一世於是向岳父、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四世求助,1340年10月,曼努埃爾·佩薩尼亞指揮葡萄牙艦隊和租賃來的熱那亞艦隊抵達塔里法,切斷海峽補給線。葡萄牙軍隊也自陸路和卡斯蒂利亞軍隊在塞維亞一帶會師。1340年10月,雙方爆發里奧薩拉多戰役,摩洛哥和格拉納達聯軍不敵,被迫回撤至阿爾赫西拉斯。經此一役,阿布·哈桑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征戰就此結束。1344年3月,卡斯蒂利亞軍隊更輕易攻占阿爾赫西拉斯。
Remove ads
1346年,哈夫斯王朝蘇丹阿布·貝克爾離世,掀起王位繼承爭端,有多個覬覦者請求馬林王朝援助。1347年初,阿布·哈桑率軍進入易弗里基葉,並在9月占領突尼斯城。就此,摩洛哥、特萊姆森和易弗里基葉皆歸屬於馬林王朝統治,可謂統一了馬格里布地區,疆域可與穆瓦希德王朝極盛時相比[13]。
叛亂和敗亡

阿布·哈桑強勢對待治下各個阿拉伯部落,部落領袖多有不滿,最終叛亂,於1348年4月,在凱魯萬擊敗了阿布·哈桑的軍隊。阿布·哈桑之子阿布·伊南·法里斯是時任特萊姆森總督,他聞訊返回非斯,自封蘇丹。特萊姆森及馬格里布中部各地相繼爆發叛亂[13],叛黨擁立扎揚王朝的阿布·賽義德·奧斯曼二世(Abu Sa'id Uthman II),在特萊姆森復辟[10]。
阿布·哈桑艦隊在返航途中遇上風暴,於貝賈亞一帶失事,阿布·哈桑被困在敵境腹地。他逃脫追捕,前往阿爾及爾同支持者會合,併集結軍隊,意圖收復特萊姆森,不料在契立夫河一帶遭扎揚王朝的部隊擊敗。阿布·哈桑大為失勢,流亡至南部的錫吉勒馬薩,想要東山再起,但仍不敵兒子阿布·伊南的部隊,又逃亡至馬拉喀什。1350年5月,阿布·伊南在烏姆拉比亞河河畔擊敗阿布·哈桑,最終他只得逃往阿特拉斯山區,求欣塔塔部落庇護。阿布·哈桑此時已是窮途末路,疾病纏身,最終在1350年底至1351年初認輸屈服,並在1351年5月於藏身處離世。阿布·伊南將他的遺體移至沙拉的馬林王朝王陵埋葬,據稱還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和追悼式[14]。
1352年,阿布·伊南·法里斯收復特萊姆森和馬格里布中部地區,並在1353年收復貝賈亞,1357年奪回突尼斯城。1358年,又因阿拉伯部落叛亂,他被迫返回都城非斯,由維齊爾下令處死[1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