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斯馬拉
厄立特里亚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斯瑪拉(提格雷尼亞語:ኣስመራ;阿拉伯語:أسمرة)是厄利垂亞的首都,人口約90萬,海拔2,325公尺,其首都海拔位列世界第六。從1889年至1947年為義大利殖民地。在1930年代被稱為小羅馬。目前城市中仍有400多棟意式建築。阿斯瑪拉有鐵路連通東部的米齊瓦港和西部的阿科達特;有幹線公路通往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阿斯瑪拉只有5條主要聯外道路,使它成為非洲最孤立的首都。阿斯瑪拉國際機場有許多國際航線。農牧產品貿易在阿斯瑪拉占有重要地位;工業部門有紡織、食品、皮革、水泥、鋼鐵、機器製造、化工日用品和捲菸等,周邊還有銅礦採掘業。2017年,阿斯瑪拉為因其保存完好的現代主義建築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2]
Remove ads
歷史

阿斯瑪拉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800年。

阿斯瑪拉在十九世紀只是一個小村莊,1889年被義大利占領後開始迅速發展。1897年,總督費迪南多·馬蒂尼 (Ferdinando Martini ) 將其定為義屬厄利垂亞的首府。 [3]
20世紀初,厄利垂亞鐵路建成通車。
阿斯瑪拉分別在1913年和1915年發生了大地震,但損毀較小。 [4]
義大利人的定居促進了阿斯瑪拉的發展。 [5]根據1939年的人口普查,阿斯瑪拉有98,000人口,其中53,000人是義大利人。
義大利人在阿斯瑪拉建設了大量的意式建築。 [6] 20世紀30年代末,阿斯瑪拉已被稱為小羅馬(義大利語:Piccola Roma)。 [7]記者約翰·岡瑟(John Gunther )在1955年指出:「義大利人將阿斯瑪拉建造得很好,就像的黎波里一樣……漂亮寬闊的街道、華麗的公共建築,甚至還有現代污水系統這樣的設施。」 [8]
如今,阿斯瑪拉有超過400座建築建造於義大利殖民時期。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義大利政府一直在投資阿斯瑪拉及其周邊地區的工業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7年7月將阿斯瑪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稱其是「20世紀早期現代主義都市主義及其運用在非洲背景下的一個特殊例子」。 [9]
Remove ads
地理
阿斯瑪拉屬半乾旱氣候 [10] 。全年乾燥185天,平均濕度為51%,紫外線指數為6。
Remove ads
文化

厄利垂亞國家博物館位於阿斯瑪拉。
環厄利垂亞自行車比賽的起點為阿斯瑪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宗教

阿斯瑪拉人多數是東正教基督徒。中部地區中,89%的人為基督徒(84%為東正教徒、4%為天主教徒、大約1%為新教徒),5%的人為穆斯林。
經濟
交通


阿斯瑪拉現有五條主要道路。 [14]
阿斯瑪拉國際機場為全國最大機場。
教育
阿斯瑪拉是厄利垂亞的教育中心。
- 阿斯瑪拉大學(關閉)
- 厄利垂亞理工學院
- 阿斯瑪拉國際社區學校
- 阿斯瑪拉義大利學校(已關閉)
區劃
阿斯瑪拉有 13 個行政區。
著名人物
- Abraham Afewerki ,流行歌手、詞曲作者和音樂製作人
- 厄利垂亞總統伊薩亞斯·阿費沃基
- Tsehaytu Beraki ,流行的厄利垂亞音樂家
- Yemane Barya ,著名的厄利垂亞歌手和音樂家
- 世界衛生組織第八任總幹事譚德塞
- Remo Girone ,義大利電影和舞台演員
- Bruno Lauzi ,義大利創作歌手、詩人和作家
- Dawit Isaak ,記者
- Meb Keflezighi ,厄利垂亞出生的美國長跑運動員
- Gianfranco Rosi ,義大利電影導演和紀錄片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