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米尼烏斯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米尼烏斯龍(屬名:Arminisaurus,意為「阿米尼烏斯的蜥蜴」)是上龍科蛇頸龍類的一個屬,[1][2]生存於早侏羅世期間的德國。阿米尼烏斯龍與威斯特伐利亞龍及寒泳龍是僅有的三種普連斯巴奇階蛇頸龍目分類單元。[1]正模標本兼唯一已知標本是一件破碎骨骼(約40%完整),由一個不完整的下頜骨、牙齒、椎骨及肩帶和鰭狀肢材料構成。估計這種動物身長3—4公尺(9.8—13.1英尺)。[3]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正模標本由漢諾威化石收集者洛薩·舒茨(Lothar Schulz)於20世紀80年代早期在約倫貝克(Jöllenbeck)比勒費爾德區今已廢棄的博肯霍斯特2號黏土坑(Beukenhorst II)中收集。標本後來被交給業餘古生物學家西格弗里德·舒茨(Siegfried Schubert),後者於2015年將其送至比勒費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入藏號:NAMU ES/jl 36052)。[1]

舒氏阿米尼烏斯龍(Arminisaurus schuberti)由斯萬·薩克斯(Sven Sachs)與班傑明·基爾(Benjamin Kear)於2017年描述。屬名指於公元前9世紀的條頓堡森林戰役中擊敗三支羅馬軍團的克魯西部落首領阿米尼烏斯,亦是對標本發現地區的致敬。屬名致敬西格弗里德·舒茨對增強對比勒費爾德區域地質情況了解的貢獻(包括大量科學文獻[4][5])。
Remove ads
分類

一項系統發育分析發現舒氏阿米尼烏斯龍是上龍科成員,[1]該科是一個從早侏羅世延續至晚白堊世、有著全球性分布的蛇頸龍演化支。[6]阿米尼烏斯龍是種原始上龍科,以下頜骨、頸椎及肩胛骨上發現的一項特徵組合而區別於該演化支其它成員。[1]這些特徵為0.5億年後出現的蛇頸龍類群長鎖龍類所共有。
以下分支圖遵循薩克斯與基爾2017年的研究,[1]展示了該屬與近緣上龍科的演化關係:
|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