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花的故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花的故事〉是一首1994年的香港粵語兒歌,寄調自臺灣民謠〈六月茉莉〉,由林夕填詞,主唱為袁鳳瑛。歌詞罕見地以寵物離世為題材,有「最悲傷兒歌」之稱[1][2]。亦是袁鳳瑛的代表作之一。[1][3]

快速預覽 阿花的故事, 袁鳳瑛的歌曲 ...

創作與製作

〈阿花的故事〉寄調自臺灣民謠〈六月茉莉[1][註 1],由林夕填詞,徐日勤編曲[註 2],主唱為袁鳳瑛[註 3]。此歌時長4分08秒[註 4],以3/4
升G大調/降A大調創作,每分鐘79拍,曲風傷感。[9]

背景

香港女歌手袁鳳瑛早年受到來自臺灣的音樂人羅大佑賞識,演唱電影《天若有情》的同名主題曲(羅大佑作曲)而成名[1][3][10]。羅大佑於香港創立的音樂公司「音樂工廠」(臺灣滾石唱片香港分公司前身),後來發行了一張兒歌及粵語版動畫歌曲的合輯[10],名為《音樂工廠3 兒童樂園》,專輯中的歌曲由多位歌手或藝人演唱,大部分由林夕填詞[11]。有別於一般的兒歌專輯[12],當中的歌曲旋律結構雖然簡單[11][13],但不少歌詞寓意甚深,被視為更適合成年人[14] ,其中〈阿花的故事〉則屬於較感性的作品之一[11]

歌詞

歌詞講述歌者回憶童年時家中養了一隻寵物名為「阿花」,提及「阿花」相伴時的生活點滴,直至六、七歲的某個雨天「阿花」離世,歌者首次感受到何謂傷心。[1][10][註 5]

這種悲傷題材在兒歌上十分罕見,常被形容為讓人聽到想哭[1][3][15],但亦有指具生命教育的啟蒙意義。[1][2]

發行

收錄此歌的專輯《音樂工廠3 兒童樂園》約於1994年4月在香港發行。[11][12][13]

獲獎及提名

更多資訊 獲獎年份, 頒獎典禮 ...

評價

人稱「香港兒歌之父」的音樂人韋然指,專輯中同由林夕作詞的〈仙樂處處飄〉[註 7]及此歌均屬高水準之作,並在香港兒歌史上具代表性。[17]

東周刊》當時的樂評指袁鳳瑛歌聲動聽。[13]

翻唱

2018年,香港樂隊小塵埃推出專輯《Recall a Little Bit》,該專輯以「唱給成年人聽的兒歌」為概念,翻唱多首兒歌,當中也包括〈阿花的故事〉。[18][2]

備註

  1. 〈阿花的故事〉的作曲者一欄,在後世文獻中通常寫為鄧雨賢(人稱「台灣歌謠之父」),此說是按專輯《音樂工廠3 兒童樂園》內頁所寫的資料,但鄧雨賢與〈六月茉莉〉的關係不明,疑為有誤。〈六〉當由另一臺灣音樂家許丙丁根據民間古曲改編而成[4](有福建地區流傳至臺灣之說[5][6])。而〈阿〉在無綫電視播放的音樂影帶,及該台1994年度兒歌金曲頒獎典禮候選歌曲資料中[7],均未有列出作曲者(但在頒獎禮上卻誤稱作曲者同為負責填詞的林夕)。香港音樂人韋然雖亦指〈六〉是鄧雨賢作曲、許丙丁作詞[8],但也可能是被〈阿〉的資料所影響。
  2. 音樂影帶所列名單。
  3. 開首一段由一名女童獨唱,但其姓名不明。其後由袁鳳瑛演唱的部分則多有童聲和唱,和唱者當為參與專輯其他歌曲的廣州小雲雀兒童合唱團。
  4. 按專輯包裝上所列資料。
  5. 「然後我變得強又高 花貓卻沒有變胖 只有換了毛 元旦母親祝我年年進步 但永沒對阿花講句長壽不老」一段似暗示人類與寵物的壽命差距。
  6. 頒獎禮19:45,當時的《香港電視》並無記載該屆完整獲獎名單,需參考民間搜集的資料[16]
  7. 初發表於1992年,羅大佑作曲。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