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好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陳好逑MH(英語:Chan Ho-kau,1932年—2021年7月23日),香港粵劇演員,逾八十年戲齡,被稱為「藝術旦后」。她這個名字是用了《詩經·國風·周南》中〈關雎〉詩句「君子好逑」之典故。

快速預覽 陳好逑, 女演員 ...
Remove ads

生平

陳好逑自小受父親[4]薰陶,對粵劇藝術產生興趣,和平後在其父好友[註 1]鄧肖蘭芳留港休假期間,初學排場戲,最早期國聲師姊曾雲仙教她踏台板成為梅香[12],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在廣州演出粵劇,初露頭角,慢慢從第[13]四花旦升⾄正印。

師承粉門

她是首位香港伶人拜粉菊花為師,從粉師⽗的「馬蕩子」開始學,在1962年電影《大戰泗洲城》師徒盡情「曬冷」。當1955年蔡艷香在靚華亨(亨姐)的引薦下拜訪、隨名伶粉菊花學戲,陳已有小菊花之稱。其師弟有羅家英,師妹就是陳寶珠及電影《無敵楊家將》中客串的沈芝華(飾金麟太子)、張露露(飾楊金花)⼆人。[註 2]

年少出埠

在東南亞、兩廣、港、澳,登台演出多年。

1950年代初,陳好逑曾往[14]澳門湛江越南演出,後來經介紹隨羅劍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演出,擔任第三花旦。及後,跟隨何非凡余麗珍等名伶到越南演出時,已是第二花旦。1959年,跟何非凡在「非凡響劇團」演出《司馬相如》,合演者為歐陽儉白龍珠陳燕棠、艷群芳(是第二花旦) 。[15]

香港演出

1950年後在香港登台演出,並逐漸擢升為二幫及正印花旦。1957年,曾經加入[16]梁醒波陳非儂[17]籌組的「孖寶劇團」,她也曾與武生王靚次伯演出《恨海情天》。

歷年成為不少大班的主要演員,包括:「錦添花[18](與陳錦棠合作)、「大龍鳳」(與麥炳榮鳳凰女合作)、「燕新聲」(與石燕子合作);其中與林家聲合作的「慶新聲」、「頌新聲」更為人所樂道,《無情寶劍有情天》就是陳好逑和林家聲的首本戲。

走埠美加

1967年與朱秀英[註 3]等等走埠到美國時,得到東、西兩岸陳氏宗親總會鼎⼒支持。總會買斷林、陳二人到十月底的「包底分紅」合同但跟逑姐續約、聲哥在西雅圖演出總會三年一次的一台戲時要全做舊劇目以示不滿、後更『花門』,總會暫時換上[19]在西雅圖的盧海天[註 4]

1967年12月,李奇峰舊金山見逑姐在、琴姐(李香琴)在,[21]:3111967年10月17-23日 (華宮7日)戲橋未見李香琴名字,有定居美國的黃金龍、秦小梨、張舞柳、朱秀英、艷群芳。羽佳未到時擔任文武生,繼續下來擔任小生與羽佳合作到任姐與仙姐加入行列,逑姐⼀直留到新團接上。1970年代中期,逑姐也和其他文武生合作走埠美加。[22]

新舊首本

四大名丑之⼀半日安在「慶新聲」輔助新上位的林家聲和陳好逑,毫不保留傳藝,把薛、妹、安的私伙介⼝扶掖後輩。《嫣然⼀笑》、《前程萬⾥》、《胡不歸》、《花染狀元紅》、《西施(薛派)》(沒有經典的舞台⽣旦「詐嬌詐嗲」對⼿戲,與上海妹(後飾鄭旦)、麥炳榮〈五湖泛舟〉合作,薛先飾范蠡、後飾西施。)等薛派名劇,半⽇安在《胡不歸》演惡家姑和上海妹的苦命顰娘是最佳配搭。

1960年代中加入「頌新聲劇團」,自此直到1990年代,陳好逑都是在「頌新聲劇團」中任正印花旦。1977年,陳好逑舊患復發,林家聲覓新配搭,七十年代五大花旦中的[23]江雪鷺欣然答允,第二花旦於是暫時換上了李香琴,而後逑姐既復元,李少芸亦定居加拿大

九十年代

1992年,陳好逑因[24]健康問題而臨時辭演,「頌新聲」才暫時換上了尹飛燕,1994年棚戲鄧美玲補上。

1994年以後,雖然健康不及當年演出率下降,但所擔綱『不固定、不經常』的演出一定重質不重量。為了演出,必全力以赴,常常花出數以倍計的排練時間,敬業樂業的精神是很值得後輩學習。

自1990年代中期以後演出,有「好兆年劇團」《呂蒙正.評雪辨蹤》、《趙氏孤兒》[25]葉紹德與阮兆輝新寫的花旦重頭戲《文姬歸漢》等等劇目,這個「優秀粵劇重演」日期是以巡迴演出式向不同地區的觀眾呈獻。港澳沙士時期,2003年亦為支持林錦堂籌組的「錦添花」演出,合作兩台戲打響頭砲,便留給新⼈接上。[26]

慈善演出不⽢後⼈,替歐陽儉遺孤孀婦籌款義演電影《春滿帝皇家》,有情有義。演唱曲目有「戲曲天地敦煌慈善夜」的合唱《花染狀元紅》之〈庵堂重會〉、國際婦女會「粵韻名曲樂昇平」粵劇慈善晚會的合唱《艷曲醉周郎》、2004年國際婦⼥會暨⽼⼈中⼼的籌款晚會的合唱《七月七日長生殿》、其他包括有2003年10月8日《俏潘安》之〈店遇〉、2008年10月9日《樓台會》之〈良朋〉、2013年4月21日《二夕恩情廿載仇》之〈盤夫、放夫〉、2017年1月9日《西施》之〈五湖泛舟〉等等。她亦曾經和名伶蓋鳴暉陳笑風、林錦屏、倪惠英、曹秀琴等灌唱片,為「靈實基督教協會」籌錢。

在粵劇教育方面,與阮兆輝梁漢威新劍郎王超群等人擔任粵劇曲藝證書基礎課程的顧問。香港演藝學院在2006年頒授榮譽院⼠予她,在贊詞中提及她對粵劇傳承的貢獻:「多年來陳⽒為慈善演出不⽢後⼈,並把⼀⽣奉獻予粵劇,⾃⾹港演藝學院中國戲曲課程開辦以來,多次蒞臨觀看學⽣演出,給予寶貴意⾒,2005年更與多位名伶⼀同帶領演藝粵劇學⽣參與演出新編⻑劇《坤乾鏡》,對提攜後輩不遺餘⼒。陳⽒德藝兼優,堪稱粵劇界之模範。」[6]

由於陳好逑多年來致力推動粵劇發展,貢獻良多,於2008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被封稱為「藝術旦後」。

逑姐說:「與聲哥一起拍戲,做粵劇,相交六十多年,聲哥一直待我如妹妹般,感覺就像一家人,實在很可貴。」[27]陳好逑與林家聲多年來合作無間,2015年8月4日,林家聲於廣華醫院去世,陳好逑聞得昔日拍檔死訊忍不住嗚咽。[28]

[29]2021年7月23日,陳好逑因癌症逝世,享年89歲。[30]

Remove ads

舞台擇錄

尚未計算香港淪陷、「月圓新派劇團」時期,從1945年到2018年,有共73年的演出歷史,從有相關可應用科學技術的年代,多人傳承給學生們時,在使用[註 5]盜版、私人攝錄陳好逑女士與他們演出時影像視頻作為教材,確保後學們得到最好的學習榜樣。[31]

最後一次參與由八和製作的節目,[32]是2017年演出《經典粵劇慶回歸:觀音得道》中的妙善一角,演繹觀音得道前的妙善公主。陳好逑女士的演出,淋漓盡致地演繹了妙善求道的決心,成為劇壇的佳話。[29]

中國戲曲節

2018年8月,最後一次參與中國戲曲節演出《文姬歸漢》,第七屆(2016年)戲曲節壓軸選了粵劇,陳演由楊智深新寫的《捨子記》(飾王桂英)從〈二堂捨子〉開始演繹,故事取材自中國神話《寶蓮燈》,2013年參與開幕演出、羅家英新編的粵劇《戰宛城》,舞刀弄槍。

香港藝術節

2002年,香港藝術節推出了《文武雙全陳好逑》系列節目,演出《無情寶劍有情天》、《朱弁回朝》、《三夕恩情廿載仇》、《鐵馬銀婚》、《文姬歸漢》等多個劇目,是對其藝術成就的一個肯定。

其他⾹港藝術節演出包括《呂蒙正.評雪辨蹤》(1998)、「紅伶排場戲薈萃」(1999)系列中《梨花罪⼦》⼀劇,以及在第38屆⾹港藝術節的⼤型粵劇節⽬《百年回顧⼋和鳴》(2010)中參演《天姬送⼦》、《六郎罪⼦》(飾穆瓜)[33]及《胡不歸》。

排場戲

其他排場戲演出包括新編《七賢眷》(1997-回歸)、朱秀英「從藝七十年藝術回顧」(朱⽒掛鬚) 《六郎罪⼦》(1998)、《⾦蓮戲叔》(最後一次 2017、七十多年前初學)。

「回歸五周年」 省港名伶粵曲演唱會.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 2002年7月7日 (星期日)與朱秀英合作《樊梨花罪⼦》。
  • 2002年7月8日 (星期一)與朱秀英合作《平貴別窰》及和羅家英合作《胡不歸》之〈慰妻〉。

⽂武兼備

更多資訊 日期, 劇⽬ ...
更多資訊 日期, 劇⽬ ...

這長「⼀期」⼗天、(⽇、夜)共演十多場,可能也是她最後⼀次以「刀馬旦」角色為主而踏台板。

夜盜紅綃

1971年,《三打祝家莊》在普慶戲院演出,「折子戲」亦在電視上演。[35][36][37]

-7⽇8場(高陞)
-5⽇6場(澳門)
-7⽇9場(普慶)
-蘇少棠(飾石秀)、林錦堂(飾祝彪、扈三娘的未婚夫)
-尤聲普(飾扈太公)、新海泉(飾時遷)、南鳳(飾翠環)

1972年,為陳錦棠擔任監督的「錦添花劇團」演出《夜盜紅綃》,亦是高陞戲院結業前最後一台粵劇演出。[38]

-7⽇7場(澳門)
-7⽇7場(高陞)
-7⽇7場(普慶)
-5⽇6場(高陞)1972年3月3-7日
-7⽇8場(普慶)

藝通南北

  • 五九年八月十九日在利舞台演京劇《陰陽河》。[39]
  • 五九年十一月八日在樂宮戲院演京劇泗洲城》。(即1975年粵劇《虹橋贈珠》- 阮兆輝、南紅、梁醒波、任冰兒、李龍、朱少坡在利舞台開山,蘇翁編劇。)

走田基路

一九四九年六月上廣州在鄉間、更包括遠至廣西梧州金星大戲院演出,逗留了幾個月,便隨班回到香港。 [40]在這幾個月中,由初踏台板的梅香做起而升⾄三幫,她已經獲得了不少舞台經驗,回到香港,後來被編劇家[4]盧山看中,她便不斷的接班。[41][註 6]

瑣聞軼事

一九五二年任冰兒(細女姐)與石燕子結婚,陳好逑女士為伴娘之一。2002年《文武雙全陳好逑》系列節目,演出《無情寶劍有情天》(任姐塑造、細女姐「傳授」) 的嫦姐姐與逑姐合作,伴在「琴娘」呂悼慈身邊。做正印花旦,伙拍的文武生只能是「萬千寵愛」在一身不好做,早早1960年洞悉內情。[42][43]

陳好逑女士亦為青松觀資深道長。[5]

1989年8月,陳⽒面對報人靈文問到多年來對演唱藝術的體驗,回答:「我時時牢記住梅蘭芳大師曾說過的四個字,就是:博、精、深、新。」

父親陳啟鴻[6] 多年來曾參與和創辦多個粵劇和曲藝相關團體:-

  • ⼆戰前,[4]在⾹港創辦「國聲戲劇社」,白潔初(原名夏伯祥)、鄧肖蘭芳(原名鄧超)等等多人敎戲之餘,還為學⽣排戲(那時粵劇還沒有導演),陳女士亦參與和拜華光先師,戲劇社淪陷時停辦。
  • 香港日佔時期,主理「月圓新派劇團」。[3]
  • 和平後,他和朱劍帆師傅在⾹港創辦「昇平⾳樂社」。[44]陳好逑女士亦為「昇平⾳樂社」永遠名譽社長。[45]
  • 戰後鄧肖蘭芳[4]在⾹港辦起「蘭芳粵劇學院」,陳女士亦參與。[44]

在入行近十年升為劇團正印花旦後,逑姐仍然每天邀請一位姓萬的老師教她練嗓子,並且每天都往粉菊花師父的家中練武功、學排場,這種學習精神,正是她名成利就的原因之一。[46][註 7]

唱片曲目

更多資訊 年份, 曲⽬ ...

開山劇目

++陳好逑擔綱的首本戲。

更多資訊 劇⽬, 備註 ...

1976及1977年開山《范蠡與西施》、《三氣周瑜》、《雙槍陸⽂⿓》、《韓信》、《倫⽂敘》多個劇本後,經過多次仔細修訂、千錘百鍊,然後才重演的。

+++「以人包戲」

電影作品

+ 首部擔正主角的電影。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