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仁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陳仁和(1922年7月20日—1989年11月),臺灣建築師澎湖縣白沙鄉人,是屏東驛大和旅社創建人陳量的長子。

快速預覽 陳仁和, 性別 ...

生平

出生於澎湖吉貝白沙庄,幼時在澎湖就讀公學校,後因舉家遷移至屏東市而轉學至阿緱公學校就讀高雄中學。父親陳量於1937年籌建屏東的新大和旅社,陳仁和自述此時的生活啟蒙對於建築的興趣。[1]高雄中學畢業後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專門部理工學部建築科,畢業後回到臺灣,曾受聘任教於高雄工業職業學校,後轉入公部門任職,1951年於高雄設立建築師事務所,也曾任高雄市建築公會常務理事。[2]因其設計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於1967年4月30日榮獲第一屆建築金鼎獎(同屆獲獎的還有林慶豐[3]王大閎陳其寬[4]修澤蘭沈祖海楊卓成[5][6] ),得到第一屆十大優秀建築師之榮銜。[7] 陳仁和是臺灣早期少數留日建築師之一,也是臺灣戰後第一代重要的建築師[8]

人脈關係

陳仁和從日本早稻田大學建築學科畢業後,其學長林慶豐(1913-1995)於1948年引薦陳仁和進入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工作。[3]1952年受早稻田大學建築科學長陳清全委託,設計位於苓雅區成功路第五派出所後方的二層樓透天連棟住宅,並分得其中一棟作為住所,此案為陳仁和第一個正式的設計委託作品。[1]

高雄三信家商的創辦人林瓊瑤(1919-1979,高雄市人),亦為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畢業(政治經濟科),是陳仁和設計高雄三校家商校舍的業主。[9]

建築風格

陳仁和是臺灣戰後第一代重要的建築師,恰逢1950年代現代主義建築國際風格的大趨勢,意識到本土地域性與臺灣建築特色的流失,發展出具有表現性同時又深具在地特色與文化自明性之建築創作脈絡,並於1960年代初臻至成熟。其作品多分佈於現今高雄市中,其生涯共完成多達百件作品,其中多見大量格子樑的使用,同時亦以一種新的方式詮釋具有文化涵構之傳統風格。

目前所知他最早的大型建築作品是為省立高雄商業職業學校鳳山分校設計的各式新建工程,因篤信佛教,也參與許多寺廟或宗祠工程。[9]

代表作品

更多資訊 城市, 作品 ...


未興建
更多資訊 城市, 作品 ...
Remove ads

引用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