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啓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陳啓村父母親皆從事鹽業相關工作。小學時因父親在公務單位工作,因而就讀鹼安國小,班上除了陳啟村外其餘皆為外省小孩,因外省老師口音嚴重影響其課業學習,轉而藉由畫畫塗鴉找到學習樂趣[1]。
陳啟村家中共有七個手足,排行老么,加上母親生病,家中經濟困頓,自知未來升學困難,國小畢業前在與父親詳聊後,因受布袋戲文化影響,立志投入雕刻學習。畢業後,在伯父的引薦下到台南「光華佛像雕刻店」成為學徒,經過學徒階段四年三個月的學習後,正式出師。之後進「人樂軒」佛像雕刻店從粗坯師傅開始再晉升到粗坯頭手(首席之意)[2][3],並開始蒐集台灣寺廟神佛像資料。退伍後,開始素描、繪畫、雕塑、現代藝術等西方美學之學習[4]。
擅長傳統神像雕塑,進而成為福州派粧佛具代表性的匠師之一[5],師承福州派林依水師傅而後至著名佛具店「人樂軒」接受林利銘師傅培育[3],掌握粧佛雕刻、漆、粉線裝飾,反映府城福州派粧佛藝術特色。以傳統木雕技法為基礎並吸納現代藝術,以減法刀工刻劃人物之神韻、姿態,以加法多面向學習踏出傳統領域,豐富作品內涵,呈現東西方傳統與現代交融之特質。作品遍布南臺灣各寺廟[6][7]。
陳啟村藝師有豐富授徒傳習經驗,多年開辦木雕、人才培育計畫以宣揚木雕工藝,並有學徒出師獨立開業。此外,曾與大學合作,將木工藝結合108 年國教新課綱設計高中職教案,規畫系統性的傳習內容[7]。也陸續擔任過各藝術團體理事長,如「府城傳統藝學會」、「臺灣工藝之家協會」及「臺南美術研究會」等[6],2022年擔任「臺灣工藝聯盟總會」總會長,致力於推動臺灣工藝、傳統文化與技藝等跨領域之交流[8]。
成就與榮譽
作品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