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陸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陸淳(8世紀?—805年),後名陸質伯沖吳郡人(今江蘇蘇州)。唐朝官員

生平

南梁名儒陸澄七世孫,後避唐憲宗諱改名為質。熟讀經學,少師事啖助,與趙匡友好[1]。大曆八年淮南節度使陳少游鎮守揚州時,很看重他。初任淮南節度使府從事,詔授太常寺奉禮郎[2],拜為左拾遺。改任國子博士

柳宗元對陸淳執弟子禮,奉為「永貞革新」的導師。貞元二十年(804年),任台州刺史,後返京任給事中太子侍讀,但與太子李純處不好[3]。貞元二十一年(805年)九月十二日,永貞革新失敗,兩天後,陸淳去世,其門人私諡為文通先生。陸淳崇信天台宗朱熹十分推崇陸淳「推言治道,凜凜然可畏,終是得聖人個意思」[4]

汗牛充棟

柳宗元稱他:「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這是成語汗牛充棟的原始出處[5]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