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隆福寺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簡介
隆福寺街東起東四北大街,西到美術館東街。因位於隆福寺前而得名。明朝稱「隆福寺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人民市場街」,後復名「隆福寺街」。[1]
隆福寺街中北側的隆福寺,元朝為東崇國寺。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下詔在東崇國寺址興建大隆福寺,作為朝廷香火院。清朝雍正九年(1730年)重修。每逢隆福寺廟會,商販雲集,遊人眾多。《舊京瑣記》載:「逢三之土地廟,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護國寺,九十之隆福寺,謂之四大廟市。」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隆福寺部分建築被大火燒毀,但廟會日益興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原隆福寺廟會的空場上興建了東四區人民市場,將一千多名攤販組織起來,1956年成立了國營商場。吳晗題寫了「東四人民市場」。後來,董必武重新題寫了「東四人民市場」。1977年建成了四層大樓。1988年,在原東四人民市場基礎上,興建了隆福大廈,建築面積47000餘平方米,是當時北京市最大的百貨商場。[1]
隆福寺街過去既是商業區,也是文化街,街東部有20多家書鋪。至2000年代,除隆福大廈外,其南側還建有隆福廣場,但二者均經營不善。隆福寺街兩旁有不少商鋪。另外,原來還有東四工人俱樂部、明星電影院、長虹電影院等娛樂場所。[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