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從官
罗马宫廷头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隨從官」(拉丁語:Comes,直譯:「跟隨者」;希臘語:κόμης)是羅馬帝國晚期形成的一類官職與稱號,該詞的本意是「跟隨者,同伴」,其概念源於日耳曼酋長身邊陪伴的武裝隨從(拉丁語: Comitatus),由前綴「com-(與,跟隨)」和動詞不定式「ire(去,走)」組合而成。君士坦丁大帝首先將其用作一種榮譽稱號,授予一些高級官員,之後逐漸形成了一系列以「隨從官」為後綴的,承擔各種職責的官銜,如不列顛尼亞隨從官。這一官銜被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與西歐的後羅馬王國繼續沿用,在西歐最後演變為世襲的貴族稱號,即「伯爵」。

晚期羅馬帝國的用法
這個詞長期以來一直被非正式地用來指那些陪同皇帝出行的人[1]。而君士坦丁一世賦予「隨從」這個稱呼以確定的意義,將其變成一類官職與頭銜(最早見於312年的記載),最初強調其與皇帝的個人關係,如「我們的主人的隨從(拉丁語:comes domini nostri)」、「我們的奧古斯都的隨從(拉丁語:comes Augustorum nostrorum)」,隨後被用於多種多樣的用途。高級官員,如行政總長與財務官會被授予「隨從」稱號;許多新創立的財政、行政、軍事、地方官職位都被冠以「隨從官」之名[2],如管理財政的聖庫隨從官、私產隨從官;東方管區的總督稱為「東方隨從官(拉丁語:comes Orientis)」;宮廷衛隊的長官稱家內隨從官;屬軍事系統的隨從官稱「軍事隨從官」(comes rei militaris),擔任各個野戰軍(拉丁語:Comitatenses)的指揮官[3],有一些隨從官負責地區防務,如不列顛尼亞隨從官、撒克遜海岸隨從官、阿根托拉蒂地區隨從官等。
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使用
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沿襲了晚期羅馬帝國的行政系統,不過隨著帝國官僚系統的演變,隨從官(希臘語:κόμης)的地位逐漸下降,有一些低級官員還保留了隨從官的名號,如水道隨從官(希臘語:κόμης ὑδάτων)、馬廄隨從官、帳篷隨從官[2];同時「隨從官」仍是一種低級軍職[2],如奧普西金軍區的總督不像其他軍區一樣稱「將軍」,而稱「隨從官」,「隨從官」也是拜占庭軍隊的基層單位「旗」的長官。
西歐後羅馬國家的使用
在後羅馬國家中,「隨從官」是一種對王家廷臣的統稱,在勃艮第王國、法蘭克王國、東哥特王國、西哥特王國都有使用。一些「隨從官」有具體的專名,如馬廄隨從官、宮廷隨從官(即行宮伯爵),大部分隨從官被國王派去執行多種多樣的職責,包括司法、財政、軍事、地方管理等[4]。負責某個區域行政的「隨從官」逐漸為自己獲取了統治其地的世襲權力,成為貴族的一員,在中文中被翻譯為「伯爵」。
引用
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