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
Remove ads

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是一座單軌鐵路橋[2],橫跨鴨綠江,連接中國城鎮集安市市郊,位於吉林省朝鮮慈江道滿浦市的交界。橋長589.23米,高16米。

快速預覽 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 座標 ...

位於上游的新集安鴨綠江邊境公路大橋於2019年4月建成通車。

Thumb
橋上的中國邊防哨所

歷史

Thumb
下解放橋頭堡在韓戰期間使用
Thumb
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穿過集安口岸

這座橋由日本於1937年至1939年7月31日期間建造,連接當時的日治朝鮮滿洲國之間。1939年9月1日,滿洲國總理大臣張景惠率部分官員及通化省公署、輯安縣公署和鐵路沿線保長,在輯安鴨綠江大橋上舉行了通車典禮儀式。

1946年10月,國軍占領通化,梅集鐵路鴨園至輯安之間的大橋、隧道成為破壞重點。1947年5月通化解放後,1947年11月底,鐵路局由臨江遷回通化,成立「梅輯鐵路立功委員會」,設立搶修工程處,到1948年1月底完成鐵路全線搶修工作。

1950年韓戰爆發後,該橋成為抗美援朝軍需物資運輸的主動脈。1950年10月27日,20餘架美軍飛機轟炸大橋,致使兩座橋墩鋼架受損嚴重,第18孔橋節點位移,鐵路交通運輸被迫中斷。工程部隊、鐵路搶修隊、當地民工700餘人冒著嚴寒搶修3個晝夜恢復通車。1950年11月9日至12月5日,美軍對輯安發動集中轟炸,輯安鐵路大橋多處受損;輯安縣政府負責刀茅溝第2道鐵路預備橋引路建設任務,鐵道兵負責建設主橋。1951年3月末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極端殘酷的階段。輯安鐵路大橋作為通往朝鮮的主動脈,3.1萬名鐵道兵、鐵路工人、戰勤民工及時搶修鴨綠江大橋及朝方一側鐵路。戰爭期間共有42萬志願軍和17.2萬擔架隊員從此入朝,運送傷員回國18.2萬人,接送朝鮮難童及陪護人員8000餘人。

1984年開始對經批准的少數人開放。1988年被列入旅遊景點。

2004年中方在鴨綠江橋頭修建國門1座。國門高16米、寬8米。

鴨綠江大橋和碉堡已列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Remove ads

關連項目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