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雙鉤鋸鍬形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雙鉤鍬形蟲(學名:Miwanus formosanus),屬於鞘翅目的鍬形蟲科,其種加詞「formosanus」意為「台灣的」。
Remove ads
形態特徵
體長15—40公釐(0.59—1.57英寸),中海拔原始森林,每年7至9月較易觀察,日夜出沒,具趨光性,體色偏棕褐至黑褐。[1][2][3],公蟲體長19—39公釐(0.75—1.54英寸)、母蟲體長15—22公釐(0.59—0.87英寸),別名「扁齒鋸鍬形蟲」、「薄翅鍬形蟲」[1]、「薄顎鍬形蟲」、「雙鉤薄顎鍬形蟲」。[4]另外,母蟲和望月鍬形蟲的母蟲外表類似,彼此可區別[5][4]。
參考來源
- 楊維晟. A field guid of beetles in Taiwan Vol.2 [《台灣甲蟲生態大圖鑑》(下)]. 台灣: 天下遠見出版. 2008-12-25 [2008]. ISBN 978-986-216-250-7 (中文).
- 張永仁. 《鍬形蟲54》. 臺灣: 遠流. 2006-06-01 [2006]. ISBN 957-325-783-1 (中文).(繁體中文)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