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雪廠街

香港街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雪廠街map
Remove ads

22°16′55.4802″N 114°9′18.342″E

快速預覽 Ice House Street 雪廠街, 道路長度 ...
Thumb
雪廠街中段,近約克大廈

雪廠街(英語:Ice House Street)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中環。是單程下山車道。它的南段連接近藝穗會雲咸街,而北段則與干諾道中交界。

歷史

「雪廠街」的得名,是因以前在這裡有一座儲存塊的冷藏庫(雪廠其實是雪倉,港人稱冰為雪,雪廠就是貯冰的倉庫)。1845年4月17日,該冷藏庫在雪廠街建立,供應來自北美洲的冰塊予附近的醫院及居民,直到1880年代為止。

當年香港用的冰都是美國船運而來的天然冰。美國的大湖和河流冬季結冰所產生的冰塊,運到香港後,塗上鋸屑糠皮防止溶化,貯入雪廠待用。供應冰塊的公司(Ice House Company)成立於1845年,它的貯冰倉設於雪廠街。當時中環尚未填海,雪廠就在海邊,運冰船卸貨入倉非常方便。

雪廠是一座兩層的建築物,地皮由政府免費批給,期限為75年,附帶條件是廉價供應冰塊給公立醫院。該廠每天出冰兩次,一次為上午五時至七時,一次為下午二時至四時,每天消耗量約七百磅。美國冰一度獨占香港的冷藏市場,直到1866年左右,凱爾才在灣仔春園街一帶設廠自製冰塊,與之競爭。

1874年,蘇格蘭工程師約翰·凱爾(John Kyle)在香港開發出第一台製冰機並取得專利,這是一種英國人渴望已久的機器,這對緩解悶熱的夏季十分重要[1]。約翰·凱爾與威廉·貝恩(William Bain)合作利用蒸發壓縮循環製冷系統,在雪廠街設廠生產本地冰[1],從此冰可在香港工業化大量生產[2]

1880年以後,香港生產的冰塊售價漸低,遠道而來的美國冰變得無利可圖便停止輸入。輸入美國冰的丟杜公司(Tudor Ice Company)後來和凱爾改組的香港製冰公司合併,且交由渣甸洋行經營。1883年,港府向渣甸洋行提議,將雪廠街的地皮長期批與該洋行,租期999年,批價12,500元渣甸洋行僅肯出價八千元,並且要分五年繳清,理由是雪廠的地基低於雪廠街的路面,卑濕異常,除了貯冰外難以作其他用途。再後來,雪廠和製冰公司又都賣給牛奶公司。為供應電力予雪廠使用,香港電燈公司於1896年興建了一間小型發電廠「雪廠街發電廠[3],而多餘的電力則提供給中環附近一帶的大酒店及電影院[4]。雪廠街的古老雪廠,直至1918年牛奶公司渣甸洋行收買時仍然存在。

Remove ads

軼事

現存位於中環下亞厘畢道雲咸街交界的舊牛奶公司倉庫(曾用作冰庫),與使雪廠街得名的雪廠建築物並無關係。

沿途著名景點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