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雷斯頓伊波拉病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雷斯頓伊波拉病毒
Remove ads

雷斯頓伊波拉病毒Reston virus)舊稱EBOV-R,是絲狀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的一種病毒,僅包含雷斯頓病毒(RESTV)一個病毒株,得名自其發現地點美國維吉尼亞州雷斯頓[1]。此病毒感染人類後並無症狀,不像同屬其他四種病毒(薩伊伊波拉病毒蘇丹伊波拉病毒塔伊森林伊波拉病毒本迪布焦伊波拉病毒)會導致伊波拉出血熱[2][3][4]

快速預覽 雷斯頓伊波拉病毒, 病毒分類 ...
Remove ads
Thumb
菲律賓的食蟹獼猴帶有雷斯頓伊波拉病毒

雷斯頓伊波拉病毒於1989年由雷斯頓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院的研究員湯瑪士·W·吉斯伯特(Thomas W. Geisbert)在實驗室中由菲律賓引進的食蟹獼猴樣本裡發現,並由病毒學家彼得·耶爾林英語Peter Jahrling成功分離[5],為首次在非洲以外發現伊波拉病毒屬的病毒[6]。此病毒感染猴隻可致死,但感染人類則無症狀。隔年此病毒被發表為伊波拉病毒的新毒株[7],2000年定名為雷斯頓伊波拉病毒[8][9],2010年毒株改為現名(雷斯頓病毒)[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