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霍舍姆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霍舍姆龍屬(學名:Horshamosaurus)是植食性甲龍類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早白堊世的英格蘭。模式種是魯奇威克霍舍姆龍(Horshamosaurus rudgwickensis)。
Remove ads
發現
1985年,約翰·安德希爾(John Underhill)在西薩塞克斯郡魯奇威克附近魯奇威克砌磚廠(Rudgwick Brickworks Company)的泥灰岩採石場中挖出恐龍化石。化石由霍舍姆博物館的兩名志願者莫里斯·茲扎萊克(Morris Zdzalek)及席爾維亞·斯坦丁(Sylvia Standing)保管,並在1988年後以禽龍骨骼的身份在博物館中展覽。後來神經學家威廉·布洛斯(William T. Blows,業餘古生物學家,發表過大量有關裝甲恐龍的論文)確認這些骨骼應屬甲龍類而非禽龍類,並於1996年將其命名為多刺甲龍新種魯奇威克多刺甲龍(Polacanthus rudgwickensis)。種名取自化石發現地魯奇威克。[1]
正模標本HORSM 1988.1546發現於下威爾德黏土組的一處灰綠色泥灰岩層位中,時間為距今逾1.25億年的巴列姆期。標本非常破碎,包括兩節不完整的背椎、一節前段尾椎的一部分、其它椎骨碎片、部分左肩胛烏喙骨、一個肱骨遠端、一個接近完整的右脛骨、肋骨碎片及兩塊皮內成骨。[1]
2015年,布洛斯將其獨立建屬,命名為霍舍姆龍(Horshamosaurus),屬名取自霍舍姆鎮。模式種是魯奇威克多刺甲龍(Polacanthus rudgwickensis),新組合是魯奇威克霍舍姆龍(Horshamosaurus rudgwickensis)。[2]
Remove ads
描述
霍舍姆龍推測長約5米,較多刺甲龍模式種福氏多刺甲龍(Polacanthus foxii)長出約30%,且在椎骨及真皮裝甲的許多特徵上均與之不同。除體長差異外,1996年還確定其它幾項區分霍舍姆龍與多刺甲龍的特徵。背椎及尾椎椎體面的輪廓呈圓形而非心形。椎骨每個橫突的下側皆有兩條嵴,該嵴界定了一處凹陷,並逐漸與椎體融合。前段尾椎的橫突有一條明顯的頂部嵴,該嵴從前向後延伸,在橫突底部與脈弓融合,並在其內側向下傾斜。「偽肩峰」位於肩胛骨前緣附近。後肋骨又大又高而非相對狹窄。脛骨較長。背部皮內成骨的骨釘,擁有前下側內凹、後下側實心的圓形基部,而非擁有下側凹陷一致的橢圓形基部。其中一塊皮內成骨大而扁平、下側凹陷,貌似是背部裝甲的一部分,而福氏多刺甲龍身上迄今尚未發現這種類型的骨板。[1]
2015年增加了三項特徵。肩胛骨大而粗壯,與喙骨融合。前段尾椎的椎體較短且尤為高大。從前方或後方看,尾椎側突基部遮擋椎體上半部分而非其高度的四分之一。[2]
Remove ads
種系發生學
系統發育分析未將霍舍姆龍恢復為多刺甲龍的姐妹群。2015年,布洛斯亦未將其歸入多刺甲龍科,而是置於甲龍類中一個更加進階的位置上,並提出該屬應為結節龍科成員。[2]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