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島兩湖會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青島兩湖會館舊址是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大學路54號的一座會館建築,建於1933年,設計師為王枚生,現為大學路小學教學樓,2009年列入市南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直至1922年,青島的史籍中尚無有關湘鄂兩省旅青同鄉組織的記錄,湖南、湖北同鄉會可能是1922年之後相繼建立的。1933年12月版《青島指南》記載,兩省的同鄉會於1932年冬提議合併,改組為兩湖同鄉會,時任青島市市長沈鴻烈(湖北天門人)任董事長,劉君曼(湖南湘陰人)、向宗鼎任執年董事,會址在濮縣路五號[1][2]。1933年9月,位於大學路的兩湖會館奠基,設計者為建築師王枚生,建築商為協順興營造廠[3][4]。
民國時期青島的湘鄂兩省籍人士中參與政治、文教者較多,經商者相對較少,除市長沈鴻烈外,市教育局局長雷法章為湖北漢川人[3]。1945年後兩湖會館恢復活動,並於1947年相繼完成了徵求會員、召開全體大會進行選舉、召開同鄉聯誼會等一系列工作,推舉李宗理(後曾任青島市立法委員)等27人為理事。同年6月的《青島市政府職員錄》記載,市政府秘書處、民政局、財政局、教育局、社會局、衛生局、教育局、工務局中有大量湖南湖北籍公務員任職,兩湖會館的影響力也隨之擴大。兩湖會館有記錄的最後一次活動為1948年歡宴鄉耆劉承烈,市長李先良出席[2]。
兩湖會館曾附設小學,主要招收湘鄂兩省籍人士子女[1]。1947年,教育人士吳秉衡在此創辦慈幼院。1949年,兩湖會館小學與慈幼院合併為私立向民小學。1952年,向民小學與山東大學附屬小學合併為青島大學路小學[2][4],以原兩湖會館館址為校舍,直至今日。2000年,兩湖會館舊址列入青島市第一批歷史優秀建築名單[5]。2009年7月27日列入第一批市南區文物保護單位[6]。
Remove ads
建築特色

兩湖會館館址位於大學路掖縣路路口西北,周邊多為獨棟住宅,其東側鄰近國立山東大學校址(原俾斯麥兵營,現中國海洋大學魚山路校區),環境幽靜。建築正立面朝東南,面向大學路,與兩條馬路各相距約10米。主體建築由前樓和會堂組成,面積777.9平方米,總高10.2米,以花崗岩砌成基座,前樓正門下有四級踏步,與院門之間有八級台階。建築正立面縱向劃分為五段,中間三段為敞廊,檐口為城垛式女兒牆,中央起曲線山牆。正門旁邊的基座上嵌有奠基石,其銘文為沈鴻烈所題。前樓平面呈長方形,高兩層,頂層設四坡屋頂,內部地板房梁等為白松木製,房間多為辦公室,其後方的會堂可容納約400餘座位[3][7],山牆下原有「兩湖會館」牌匾,門楣上有「楚天在望」牌匾。門楣石制牌匾上現為「青島大學路小學」字樣,為書法家蔡省廬所題寫[7]。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