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韓語音系
发音体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條目主要介紹韓語的發音。其中詞素音位以豎線(| |)表示,相關音位以斜槓(/ /)表示,音位的同位異音以方括號([ ])表示。
子音
下表是韓語子音的音位轉寫。
- 註:
- 1^ /p, t, tɕ, k, h/ 在濁音間為濁音 [b, d, dʑ, ɡ, ɦ],在句首時會成為調值偏低的清音。口語中濁音 [ɦ] 常弱化甚至消失。
- 2^ /ŋ/ 只見於母音間和韻尾。
- 3^ /s, s͈/ 在 /i, j/ 前為顎化的 [ɕ, ɕ͈]。
- 4^ /l/:在母音間或母音和 /h/ 間時為齒齦彈音 [ɾ],在詞末、子音(除 /h/)前或與 /l/ 相鄰時為 [l] 或 [ɭ]。該音在詞首是不穩定的,傾向於變為 [n](多數母音前)或消失(/i, j/ 前)。英語借詞中該音也常為 [ɾ]。
- 5^ /tɕ͈, tɕʰ~dʑʱ, tɕ~dʑ/ 有些人讀為 /ts͈, tsʰ~dzʱ, ts~dz/,特別是在後母音前時。
- 6^ 鼻音聲母 /m/、/n/ 在詞首有去鼻化的自由變體 [ᵐb]、[ⁿd] 或 [b]、[d]。該現象在句首更加明顯,只有25%的概率仍然讀作 [m]、[n]。[1]
緊子音 /p͈/, /t͈/, /k͈/, /t͈ɕ/, /s͈/ 這裡是採取國際音標擴展符號 ‹◌͈› 表示的。發音時,除阻前喉部肌肉略緊張,但沒有到阻塞氣流的程度,同時聲門關閉,聲門上部也有顯著的收縮。除阻時聲門突然提高,喉部鬆開,發出緊子音。這類音與相應的鬆音(弱送氣清子音)和送氣音形成對立。轉寫中則將子音重複(即 pp/tt/kk/jj/ss)。
Remove ads
母音
韓語有8個長短對立的母音,還有另外兩個前圓唇母音 /ø/ (ㅚ) 和 /y/ (ㅟ),不過這兩個母音一般只能在年老的使用者口中聽到,現在它們基本上已經分別雙母音化為 [we] 和 [wi] 了。2003年曾對漢城的350名民眾進行調查,發現近90%都是將 ㅟ 讀為 [wi]。
母音的長短對立也在逐漸消失,現代的青年基本上已經不能分辨所有的長短母音,有些甚至完全不能區分這兩者。 /e/ 和 /ɛ/ 之間的對立也在逐漸消失,尤其是漢城一帶的青年使用者,將這兩個音大多情況下均念為 [e̞]。
長的 /ʌː/ 會被多數使用者讀為 [ɘː]。[2]
受諺文寫法的影響,雙母音也常被分析為帶介音 /j/ 和 /w/ 的韻母。
同位異音
韓語子音主要有三種受所處位置影響的同位異音,分別為詞首、詞中與詞尾。詞中的子音發生濁化,詞尾子音則無除阻過程。
ᄒ不出現在詞尾,但可出現字母末,影響後繼字母的發音(見下)。於母音間的ᄒ為濁音[ɦ],濁子音後的ᄒ則為[ɦ]或無聲。
ᄋ在詞首不發音。ᄅ也不出現在韓語固有詞詞首(即頭音法則),但漢語詞和歐洲語言借詞詞首可為ᄅ音。由於韓語隨著時代的變化,古代以ᄅ開頭的漢語詞發音已經發生了改變,故在日治時期的《朝鮮文拼寫法統一案》中將頭音法則作為標準語法[3]。因此在南韓,古代以/ri/或/rj/開頭的漢語詞中的ᄅ寫作和讀作為ㅇ,以ᄅ開頭的其他漢語詞中的ᄅ則寫作和讀作ㄴ,但在朝鮮,則是在制定文化語方案時,強制性地將這些漢語詞的詞首改回為ᄅ。
同樣在南韓,古代以/ni/或/ny/開頭的漢字詞中的ㄴ變化為ㅇ,在北韓則改回ㄴ。
- 勞動:(朝鮮)로동;(南韓)노동
- 歷史:(朝鮮)력사;(南韓)역사
- 女子:(朝鮮)녀자;(南韓)여자
Remove ads
(母音)同化
多數韓國人將後跟 /i/ 與 /j/ 的 s 和 ss 子音分別顎化為 /ɕ/ 和 /ɕ͈/。詞素末的 d |t| 和 t |tʰ| 在後接以 /i/ 或 /j/ 開頭的詞或詞尾時,變為顎化塞擦音 /tɕʰ/,因此與詞素末的 |tɕʰ| 在發音上無區別。不過這一規則有例外。
k /kʰ/ 在 i /i/ 或 eu /ɯ/ 前時變為塞擦音:ki [kçi]、keu [kxɯ]。h /h/ 在 /i/ 或 /j/ 前時變為硬顎音 [ç],在 /ɯ/ 前時變為軟顎音 [x],在 o /o/、u /u/ 和 w /w/ 前則變為雙唇音 [ɸ](有點類似日語)。
在很多情況下(如從母音結尾的動詞詞幹添加母音開頭的後綴時),母音 |i|、|u| 和 |o| 分別變為半母音 |j|、|w|、|w|。某些方言中和某些使用者也將半母音 /w/ 與後繼的 /e/ 或 /i/ 同化為前圓唇母音 [ø] 和 [y],不過這一現象越來越少見。
Remove ads
(子音)同化
韓語的子音同化是極為發達的,總結在下表中。
可見:
- 清不送氣塞音與 /h/ 在濁音 /m, n, ŋ, l/ 後濁化。濁化產生的 [ɦ] 還易減音。
- 清不送氣塞音在阻礙音([k̚, t̚, p̚])後時變為緊音,即:/kt/ -> [k̚t͈]。
- 緊音與鼻塞音不受上述兩點影響。但 /n/ 在 /l/ 後時同化為 /l/。
- /h/ 後,清不送氣塞音變為送氣,/s/ 緊化,/n/ 不變。
- /l/ 變化豐富。在另一個 /l/ 後時,不發生變化。在 /n/ 後時,它讓 /n/ 後退同化為 l。在其他子音後時,則變為 [n]。即:종로 |tɕoŋlo| -> /tɕoŋno/。[4]
- (發音方法同化)在鼻塞音前的阻礙音變為鼻塞音,但發音部位不變。軟顎塞音(k/g/kk)變為 [ŋ];舌面前音(t/d/tt)變為 [n],雙唇音(p/b/pp)變為 [m]。即:한국말 |hankukmal| -> /hankuŋmal/ -> [hanɡuŋmal]。[4]
- 擦音 /s, s͈/ 前的舌面前阻礙音同化為擦音,形成長子音。即:|tʰs| -> /ss͈/ -> [s͈ː]。字末的 /h/ 在發音方法和部位上都發生同化,即:|hC| 為長子音(C為塞音時則有送氣)。舌面前響音 /n/ 與 /l/ 無論哪個在前,一律同化為 /l/,即:|nl| 與 |ln| -> [lː]。[4]
上述規則是有例外的。濁音也可使後繼子音緊化,而非濁化,特別是在 |ls| 與 |ltɕ|(-> [ls͈] 與 [lt͈ɕ])中,但不限於這兩者。例:겨울방학 |kjʌ.ulpaŋhak| -> [kjʌulp͈aŋak̚]、참동안 |tɕʰamtoŋan| -> [tɕʰamt͈oŋan]、외장간으로 |wejaŋkanɯlo| -> [wejaŋk͈anɯɾo]。[4]
同化產生的長阻礙音 [k̚k͈]、[ss͈]、[p̚pʰ] 和 [t̚tɕʰ](即 [k͈ː]、[s͈ː]、[pʰː]、[tːɕʰ])在快讀時常弱化為 [k͈]、[s͈]、[pʰ] 和 [tɕʰ]。異器的阻礙音組合,如 [k̚p͈]、[t̚kʰ],也可同化為同器的長子音 [p͈ː]、[kːʰ] 並進一步弱化為 [p͈]、[kʰ],但不如前者常見。
上述子音同化規則也像上節「母音引發的同化」中提到的一樣,受到第二子音後的母音的影響。即:|ts|、|hs| 在 /i/ 和 /j/ 前時,顎化為 [ɕɕ͈]([ɕ͈ː]);|hk| 與 |lkʰ| 在 /ɯ/ 前時,分別塞擦音化為 [kx] 和 [lkx];詞素末的 |ht|、|s͈h| 與 |th| 在詞素間時,顎化為 [t̚tɕʰ] 和 [tɕʰ];等等。
諺文書寫是基於詞素的,基本上不反映出子音同化的過程。要想掌握韓語口語對話,就需要對上述的同化規則有較深的了解。
Remove ads
音節結構
韓語音節可容許的最長結構為/CgVC/,即子音+介音(/j/、/w/)+母音+子音。除 /ŋ/ 以外的子音都可見於音節首,但只有 /p, t, k, m, n, ŋ, l/ 可處於音節末。母音間可出現兩個子音組成的複輔音。
實際上,從諺文的書寫也可看出,詞素(特別是固有詞素)還有很多是以 CC 子音叢結構結尾的。這樣的子音叢在詞單念時,只念出其中的一個子音:如果一個子音為 /h/,則將其省略掉,讀出另一個子音;其他情況下則省略其中的舌面前音。如果是由兩個舌面前音組成的子音叢,則不念出清音(/s, tʰ, tɕ/),念出 /n/ 或 /l/。即沒有單詞素中的子音叢在單念時會念為 [t̚]。
只有在後接以母音開頭的音節時,子音叢才會完全表現出來。
如果子音叢後接的是子音,則先按照上表推出子音叢的表現形式,然後根據上節推測出子音叢表現形式與後繼子音的同化結果。不過,被省略的子音可能對後接子音有影響。如果子音叢中被省略的子音是阻礙音,則後繼子音緊化。如果後繼子音為塞音,則被省略的 |h| 會使其送氣化。受語義限制,實際上可出現的組合是有限的。
例:|lh-tɕ| = [ltɕʰ]、|nh-t| = [ntʰ]、|nh-s| = [ns͈]、|ltʰ-t| = [lt͈]、|ps-k| = [p̚k͈]、|ps-tɕ| = [p̚t͈ɕ]、|ps-n| = [mn](因 /s/ 對 /n/ 無影響)、|ks-h| = [kʰ]。
如果第二和第三個子音為同器的阻礙音,則兩者合併為緊音或送氣音。前面若有 |l|,則 /l/ 有時不省略:|lk-k| = [lk͈],這與具體的詞有關。
|l| 被省略時對後繼子音無影響:|lk-t| = [k̚t͈]、|lk-tɕ| = [k̚t͈ɕ]、|lk-s| = [k̚s͈]、|lk-n| = [ŋn]、|lm-t| = [md]、|lp-k| = [p̚k͈]、|lp-t| = [p̚t͈]、|lp-tɕ| = [p̚t͈ɕ]、|lpʰ-t| = [p̚t͈]、|lpʰ-tɕ| = [p̚t͈ɕ]、|lp-n| = [mn]。
就母音而言,則 /*jø, *jɯ, *ji, *wo, *wɯ, *wu/ 一類的組合是不被允許的。워雖然轉寫為 wo,它實際代表的是 /wʌ/ 音。半母音 [ɰ] 只見於 /ɰ͡i/ 二合母音中。
雙收音ㄼ,在詞尾或在下一字的子音前,一般情況收「ㄹ」,特例時收「ㅂ」。
Remove ads
母音和諧
現代以前的韓語是有很強的母音和諧的,不僅屈折和衍生詞綴都要與詞根母音對應,固有詞自身也要遵循母音和諧。現代韓語中,保留下來的母音和諧的痕跡主要見於擬聲詞、形容詞和副詞、感嘆詞與動詞變位。
韓語母音有3類:陽性、陰性和中性,從簡單母音的諺文設計也可看出這一點。其中ㅡ(eu)屬部分中性,部分陰性。
陽性與陰性母音的使用可造成語義的細微差別,陽性母音顯得親切,陰性母音則顯粗魯。以下是一些例子。關於母音和諧在詞尾添加方面的體現,參見韓語語法一文。
擬聲詞:
- 퐁당퐁당 (pongdangpongdang)、풍덩풍덩 (pungdeongpungdeong):都是跳水的「撲通」,但前者聲音較輕,後者較重。
強調的形容詞:
- 노랗다 (norata) 指普通的發黃,누렇다 (nureota) 則指泛黃、金黃。
- 파랗다 (parata) 指普通的發青、發藍,퍼렇다 (peoreota) 則指深綠。
動詞詞尾:
- 잡다 (japda) (抓)(現在時) → 잡았다 (jabatda) (抓)(過去時)
- 접다 (jeopda) (疊)(現在時) → 접었다 (jeobeotda) (疊)(過去時)
感嘆詞:
- 아이고 (aigo)、어이구 (eoigu) :哎呀!哎喲!
- 아하 (aha)、어허 (eoheo):啊!啊哈!
語調與音高重音
現代標準韓語遵循一定的高低音語調規則。在多音節詞彙中,第二音節語調更高,之後音節的語調漸次降低。首個音節若是緊音(ㅃ, ㅉ, ㄸ, ㄲ, ㅆ),送氣音(ㅍ, ㅊ, ㅌ, ㅋ)或ㅅ, ㅎ兩個音開頭,則首音節和第二音節同樣讀高平語調;若是其他音ㅂ, ㅈ, ㄷ, ㄱ, ㅁ, ㄴ, ㄹ, ㅇ 開頭,首音節的語調就是由低到高的升調[5]。
但是在長句朗讀中,語調規則又有變化。上述單個詞語的語調結構,幾乎只有這個詞彙居於句首起強調作用時,才會這樣朗讀。根據呼吸的節奏,一個句子可以劃分為多個語調層次來研究語調結構。Jun於1998年的研究,將韓語句子分為兩個語調層次:語調短語(Intonational Phrase,IP)和重音短語(Accentual Phrase,AP)。重音短語由多個語音詞(Phonological word,也就是後接好黏著成分的實義詞)組成,語調短語又由多個重音短語組成。一個重音短語的典型語調結構,依照首個子音不同(劃分規則如上)而分為高-高-低-…-高,或低-高-低-……高的模式;若重音短語少於三個音節,則不會有高音調的末尾音節。語調短語的末尾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句子末尾,末尾的音節的語調(邊界語調)會依照陳述、疑問等語氣發生變化,若是有尋求信息之意,則是高調;若是陳述,則是低調[6]。
中古韓語的音高重音特徵還存於一些方言中。如慶尚北方言中,任何音節都可能有高語調,如對三音節詞來說,語調有四種可能:[7]
- 메누리[mé.nu.ɾi](며느리 兒媳婦)
- 어무이[ʌ.mú.i](어머니 母親)
- 원어민[wʌ.nʌ.mín](說本語言的人)
- 오래비[ó.ɾé.bi](哥哥)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