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頭城聖伯多祿天主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頭城聖伯多祿天主堂
Remove ads

頭城聖伯多祿天主堂,位於臺灣宜蘭市頭城鎮,1960年建成。

快速預覽 頭城聖伯多祿天主堂, 位置 ...

由來

頭城聖伯多祿天主堂是1954年由遣使會神父高德貴籌建[1],委請曾在蘇澳郡郡役所任職的陳錫照設計[2],建於頭城鎮開蘭東路1之1號[2]

頭城聖伯多祿天主堂於1960年建成時是當時宜蘭唯一圓頂拱門式建築[3],門面為三連拱門廊[4]、外表洗石子牆面[5]。內部空間以方型大祭台為中心,一邊是聖母瑪利亞塑像,另一邊是祭祖牌位[1]。圓頂木結構為取自台灣檜木[3]

Thumb
圓頂內部

文學

頭城作家李榮春在頭城聖伯多祿天主受洗為天主教徒[4]。當時1961年,李榮春辭去報社工作回頭城後,常來此教堂學習天主教義,甚且計畫進神學院作神父,後來至深澳發電廠工作[6]。之後李榮春寫成五萬字的小說〈魏神父〉,描寫二十世紀中葉一位鄉村知識分子對天主教的宗教體驗[7]

抬頭仰望著它大金瓜的屋頂,上面有一個十字架霓虹燈,天一黑閃耀著紫色的光輝。這裡所有一般寺廟,不能使這裡每一個人像這樣讚嘆它規模的雄偉,這樣喚起他們一種,莊嚴、神聖的深刻的印象。
〈種柑仔〉

文保

在2005年時,宜蘭縣文化局評估縣內值得文資保存的七座教堂,其中之一就是頭城聖伯多祿天主堂 [8]

Thumb
內部

頭城聖伯多祿天主堂啟用半世紀後,面臨磁磚門面老舊剝落等問題[5]。教會計畫將拆此教堂,以加蓋養老院,但教友不支持[9]。當時教會為要符合建築法規,重建頭城鎮聖方濟安老院的經費就急需9千萬元,在2010年末也僅募到3百多萬元[10]。在教會資金不足下,當地的文史工作者葉永韶便發動募捐以修復聖伯多祿天主堂[5]。2011年12月2日,頭城鎮長陳秀暖來此拜訪,以關心修護進度[2]頭城鎮北門福德祠為幫助天主教堂,自願捐助文建會補助的80萬元[5]。2015年4月,頭城聖伯多祿天主堂以政府補助400多萬元進行整修,於10月完工[3]。之後,教會將剩餘的修理經費歸還給北門福德祠,成了地方趣談[4]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