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葛利果聖歌
音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葛利果聖歌[註 1](拉丁語:Cantus Gregorianus)是一種單聲部、無伴奏的天主教會宗教音樂,是西方基督教單聲聖歌的主要傳統。葛利果聖歌主要是在第八世紀和第九世紀(法蘭克人到達西歐和中歐)期間發展起來,並在之後有所繼續增改和編寫。通常人們認為是額我略一世發明了葛利果聖歌(葛利果即額我略一世),但學者們認為是在後來的加洛林王朝時期,綜合了羅馬聖歌和高盧聖歌而形成。

葛利果聖歌共有8種調式。傳統上,葛利果聖歌由男人或男孩組成的唱詩班在教堂中演唱。
歷史
在天主教會最初的時期,無伴奏的歌唱就已經是天主教禮儀的一部分。直到1990年代中期,古猶太聖歌對早期基督教儀式和聖詩的影響得到廣泛公認。但這一觀點已不被學者接受,因為分析顯示大部分早期基督教聖詩並沒有歌本,而這些聖詩在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毀後,已經有數百年未在猶太會堂中演唱了[1]。不過,早期基督宗教儀式卻是融合了猶太儀式的元素,保存在後來的聖歌傳統中。祈禱時刻來源於猶太的禱告時間,「阿們」和「阿肋路亞」都來自於希伯來語[2]。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