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類鼻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類鼻疽melioidosis)是由類鼻疽伯克氏菌造成的人畜共患的地方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含致病菌的水或土壤引起,例如接觸傷口,飲用污染的水,或經由呼吸道感染[1]。雖然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人傳人的例子很少。

類鼻疽伯克氏菌感染可表現為潛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或是慢性局部感染 (chronic and localized infection),受害器官發生化膿性炎症和特異性肉芽腫結節。最常見的類型為肺炎類鼻疽,也可導致敗血症、多發性肝膿腫,慢性患者可有類似空洞型肺結核表現。由於常造成臨床診斷的困難,因而有「偉大模仿者」之稱[2]

類鼻疽伯克氏菌基因組中包括兩個複製子:1號染色體編碼管家基因,包括細胞壁合成,移動性和代謝。2號染色體編碼細菌適應各種環境的功能基因。

1911年,Alfred Whitmore在緬甸首都仰光報導了世界首例類鼻疽病例。

2022年,香港深水埗爆發了類鼻疽疫情。

Remove ads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