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順反子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順反子(cistron)又稱作用子,它於1955年由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西摩·本澤(Seymour Benzer)提出的,他稱基因內部的功能互補群為順反子。順反子通過順反試驗確定,如兩個位點可以互補,則兩個位點不屬於一個順反子;如兩個位點不可以互補,則兩個位點屬於一個順反子。
在早期細菌遺傳學中,順反子表示結構基因,即編碼多肽鏈的基因。[1]
它是遺傳物質的最小單位。一個完整的順反子是傳遞遺傳信息的前提,即多肽鏈的胺基酸順序的正確編排。
順反子和基因關係與基因的定義有關。
有一種對基因的定義認為,基因與順反子為同一物,是一個最小的遺傳功能單位。
但是另一種定義則認為,順反子是比基因更小的功能單位,一個基因包含幾個遺傳的功能單位,即順反子。
多順反子和單順反子
多順反子見於原核生物(但原核生物也有單順反子作用單位),意指一個mRNA分子編碼多個多肽鏈。這些多肽鏈對應的DNA片段則位於同一轉錄單位內,享有同一對起點和終點。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