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顧秉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顧秉謙(1550年—?),字六吉,號益庵,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乙未進士。天啟時依附魏忠賢,任首輔。
生平
萬曆七年(1579年)己卯科應天鄉試第三十名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進士。刑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五年八月授編修,二十七年養病,丁父憂。服闋,復除原職,三十四年十二月升中允兼編修,三十七年十二月升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講,晉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四十一年十一月升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四十二年八月升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事,教習庶吉士,十二月八懇聖恩,給假看母,尋丁母陳氏憂。光宗繼位,起復原官,與侍郎韓爌同管纂修玉牒事務,又以原官協理詹事府事,天啟元年(1621年)二月起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詹事府印纂修玉牒,十一月升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二年六月教習庶吉士,八月回部管事,三年(1623年)正月,與魏廣微同時入閣。七月加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 史稱為人「庸塵無恥」,「曲奉忠賢,若奴役然」,凡傾害忠直,皆顧秉謙票擬,六年(1626年)又編《三朝要典》二十四卷。六年九月乞休,加太師,遣行人護送,馳驛歸里。七年(1627年)致仕回到崑山。
崇禎二年(1629年)七月二十四日,崑山百姓積怨顧秉謙益深,衝入其豪宅,洗劫資財,縱火焚燒,顧秉謙倉皇逃入漁船倖免,為朝廷獻銀四萬,寄居他縣而死[1][2]。
Remove ads
軼事
顧秉謙對魏忠賢極盡諂媚,命二子顧台碩、顧台砥自認魏忠賢孫輩。其作壽忠賢文,自稱通家晚生,二子稱門孫以祝[3]。
家族
曾祖顧澄。祖父顧怡。父顧永慶,廩生、授儒官。母陳氏。具慶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