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按照粒徑的粗細大小又有進一步的分級。
不同尺度範圍的名稱以巫登–溫特瓦分級(Udden_Wentworth scale)來定義。克倫賓 φ 尺度,巫登 - 溫特瓦分級的變型,為以下式計算的對數尺度:
- φ=-log2(顆粒大小(mm))
更多資訊 φ 尺度, 大小範圍 (公制) ...
φ 尺度
|
大小範圍 (公制)
|
大小範圍 (吋)
|
名稱 (巫登-溫特瓦分級)
|
別名
|
< −8
|
> 256 mm
|
> 10.1 in
|
岩塊
|
−6 to −8
|
64–256 mm
|
2.5–10.1 in
|
大卵石
|
−5 to −6
|
32–64 mm
|
1.26–2.5 in
|
極粗礫
|
小卵石
|
−4 to −5
|
16–32 mm
|
0.63–1.26 in
|
粗礫
|
小卵石
|
−3 to −4
|
8–16 mm
|
0.31–0.63 in
|
中礫
|
小卵石
|
−2 to −3
|
4–8 mm
|
0.157–0.31 in
|
細礫
|
細礫
|
−1 to −2
|
2–4 mm
|
0.079–0.157 in
|
極細礫
|
小礫石
|
0 to −1
|
1–2 mm
|
0.039–0.079 in
|
極粗砂
|
1 to 0
|
½–1 mm
|
0.020–0.039 in
|
粗砂
|
2 to 1
|
¼–½ mm
|
0.010–0.020 in
|
中砂
|
3 to 2
|
125–250 µm
|
0.0049–0.010 in
|
細砂
|
4 to 3
|
62.5–125 µm
|
0.0025–0.0049 in
|
極細砂
|
8 to 4
|
3.90625–62.5 µm
|
0.00015–0.0025 in
|
粉砂
|
泥
|
> 8
|
< 3.90625 µm
|
< 0.00015 in
|
黏土
|
泥
|
>10
|
< 1 µm
|
< 0.000039 in
|
膠體
|
泥
|
關閉
在其他的一些分類法內,「礫」是指一切大過砂(>2.0 mm)的物質,包含著上表中的「細礫」、「小卵石」、「大卵石」及「岩塊」。在此一分類法中,「小卵石」的尺度範圍在4至64公釐之間(−2 to −6 φ)。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14688(土壤分類的標準)[1]將淤泥的粒徑定為2µm-6µm到20µm-63µm,然後再分為幼粒、中等和粗粒三等。
同時也是空氣污染物時,按照PM10,PM2.5等分級。關於此事,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全球性指導,世界衛生組織於2005年發布了《空氣品質準則》[2],其中包括了對顆粒物濃度的限制:
更多資訊 PM10, PM2.5 ...
|
PM10 |
PM2.5 |
選擇濃度依據
|
過渡時期目標-1(IT-1)
|
70 µg/m³ |
35 µg/m³ |
相對於AQG水平而言,在這些水平的長期暴露會增加大約15%的死亡風險。
|
過渡時期目標-2(IT-2)
|
50 µg/m³ |
25 µg/m³ |
除了其它健康利益外,與過渡時期目標-1相比,在這個水平的暴露會降低大約6% [2%~11%]的死亡風險。
|
過渡時期目標-3(IT-3)
|
30 µg/m³ |
15 µg/m³ |
除了其它健康利益外,與過渡時期目標-2相比,在這個水平的暴露會降低大約6% [2%~11%]的死亡風險。
|
空氣品質準則值(AQG)
|
20 µg/m³ |
10 µg/m³ |
對於PM2.5的長期暴露,這是一個最低水平,在這個水平,總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的死亡率會減少(95%以上可信度)。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