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颱風黛納 (1967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颱風戴娜 (1967年)
Remove ads

颱風黛納(英語:Typhoon Dinah)是1967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的其中一個熱帶氣旋,風暴於10月17日在馬利安納群島南方附近海域形成,在10月28日消散,維持了約11日。黛納登陸日本愛知縣渥美半島後,先後影響中部地方關東地方東北地方,亦創下當時年內最遲登陸日本之紀錄,並保持著直到1990年颱風佩姬為止,至今仍是日本唯一年內颱風編號超過30而又在日本登陸者。[1]

快速預覽 形成, 消散 ...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Thumb
根據薩費依-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性低氣壓(每小時62公里或以下)
  熱帶風暴(每小時63至118公里)
  一級(每小時119至153公里)
  二級(每小時154至177公里)
  三級(每小時178至208公里)
  四級(每小時209至251公里)
  五級(每小時252公里或以上)
  不明

黛納在10月17日馬利安納群島南方附近海域形成,之後在菲律賓海呈逆時針型行走,再轉向西北移動兼持續增強,24日左右達到巔峰,氣壓低至950百帕。[1]那時候日本周圍被大型的高氣壓盤踞著,預報推測黛納將向東北移動並穿越日本以南海域。[2]不過黛納卻依然西進,並在琉球群島南方海面,向西北西移動,至宮古島東南方海面時停滯下來,一反氣象部門的預報推測。[3]黛納在27日突然再次開始移動,又轉為朝東北指向日本本州南紀地區,到翌日3時30分登陸愛知縣渥美半島伊良湖岬。[2][4]雖然黛納同日轉化為溫帶氣旋,但同時保持強度及繼續發展,使到日本全國各地天氣變得惡劣。[2]

黛納是日本自1951年統計數據開始以來,年內最遲登陸日本之颱風,直到1990年11月颱風佩姬登陸和歌山縣白濱町為止,到目前都是統計史上第二名,但黛納卻仍是日本唯一年內颱風編號超過30而又在日本登陸之颱風。[5]

Remove ads

影響

臺灣

當地發布之颱風警報: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灣時間10月24日晚上為此發佈海上颱風警報,翌日下午再發佈陸上颱風警報,到26日下午同時解除陸上和海上警報,期間沒有災情報告。[3]據當時颱風警報單顯示,黛納當時在臺灣以東海面向西緩慢移動,甚至近似停滯,而臺灣各地同時受高氣壓影響,東北季風一度增強。[3]外海蘭嶼氣象站測得最大持續風力每秒29.2公尺,北投鞍部氣象站則測得最大總雨量278.6公釐。[3]

日本

此次風災造成37人罹難、10人失蹤、41人傷,另造成房屋損壞2,959棟、浸水26,842棟,2,481公頃耕地及181隻船舶受損。[6]位於三重縣熊野市大泊的國道42號修路現場在當時發生暴洪,使那邊有30人被該現象引發的土石流沖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4][7]風暴亦同時引發大量降,在長野縣群馬縣縣境之間的秩父地區一帶,積雪曾一度達到50公分[2]德島縣東部的期間總雨量為200至250公釐小松島市小松島港受到風暴引發的豪雨影響,不少臨時性繫泊物被沖走,所養殖的海藻也遭到嚴重破壞。[8]

更多資訊 排名, 熱帶氣旋 ...
Remove ads

參閱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