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度颱風多爾芬 (2008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颱風白海豚 (2008年)
Remove ads

颱風多爾芬(英語:Typhoon Dolphin,國際編號:082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Ulysses中國大陸香港譯作白海豚)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亦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最後一個熱帶氣旋。「白海豚」是香港提供的名稱,意思是生活在珠江口水域的中華白海豚,亦是香港的吉祥物,取代因技術性原因而遭退役的妍妍。多爾芬是從溫帶氣旋轉化而成的熱帶氣旋,與2013年強烈熱帶風暴桔梗形成方式相同,此情況在西北太平洋上甚為罕見[7]

快速預覽 颱風多爾芬, 路徑圖 ...
快速預覽 中國大陸, 港澳 ...
Remove ads

發展過程及路徑

2008年12月3日,一低壓區在關島西北面海域形成,它迅速向東北移動並轉化為一個溫帶氣旋。12月4日,該溫帶氣旋移至北緯30度附近,即威克島以北附近,並向東移動,中心風力增強至烈風程度。它移至東經170度附近轉向東南移。12月8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指它由一個溫帶氣旋轉化為一個熱帶氣旋。12月9日,由於水氣不足,它逐漸減弱,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低壓區。12月10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重新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同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它確認為熱帶性低氣壓,並給予編號27W,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將多爾芬命名為「Ulysses」。

12月11日,熱帶性低氣壓27W掠過關島以南海域。12月12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27W升格為熱帶風暴。當日下午,日本氣象廳將多爾芬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多爾芬」。同日多爾芬進入香港天文台責任範圍,香港天文台評定多爾芬為熱帶性低氣壓[8]。當日晚上,香港天文台亦將多爾芬升格為熱帶風暴[9]

12月15日,日本氣象廳及香港天文台先後將多爾芬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10],並於同日內再將它升格為颱風[1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有跟隨。多爾芬一直採取西移路線,當時多個部門的預測顯示多爾芬將朝向菲律賓[12],但受到東北季風影響[13],多爾芬在菲律賓以東海域改向北北西移動[14]。之後多爾芬再轉向北或東北的移動路線[15],並重返太平洋海域。

12月17日,颱風多爾芬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16],在西風帶影響下向東北東移動,時速約20公里,朝向硫磺島,穿越西北太平洋。12月18日,多爾芬進一步減弱為熱帶風暴[17]

由於多爾芬離開香港天文台的責任範圍,因此天文台於12月18日下午2時45分為多爾芬作出最後報告[18]。多爾芬於12月19日變回溫帶氣旋,2日後(12月21日)正式消散。

Remove ads

影響

菲律賓

12月16日,當日颱風多爾芬只在菲律賓以東海域徘徊,沒有正面侵襲菲律賓。但一艘載有98名乘客的郵輪在菲律賓海域沉沒,菲律賓當局作出搜救行動,並於當日證實最少有23人因海浪太大而造成沉船意外而死亡,並計算31人失蹤[19]

其後於12月18日,菲律賓當局再次作出搜救行動,並證實死亡人數增加至45人,仍有8人失蹤。[20]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