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颱風艾美 (1991年)
199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7個被命名的風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颱風艾美(英語:Typhoon Amy[1],國際編號:9107)是199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7個被命名的風暴。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7月15日,一個熱帶低氣壓在雅浦西北偏北約59公里形成,並以時速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隨後在雅浦西北偏北約670公里處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美」。
7月17日凌晨,風暴進一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當時大約在高雄東南偏東1260公里,同時開始轉向西北偏西移動,於17日早上增強為颱風。不久便達到了峰值強度,中心附近的風速接近每小時185公里。7月18日晚間,艾美穿越巴士海峽,速度提高至每小時30公里並繼續向西北偏西移動靠近廣東東部沿海。
7月19日下午,艾美在汕頭附近登陸,強度迅速下滑。7月20日清晨,在汕頭西北偏西約240公里處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不久便在廣東北部消散。
影響
- 當地懸掛最高風球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
天文台於7月18日晚上10時45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當時愛媚集結於香港以東約700公里。初時吹輕微至和緩偏西風。當愛媚以高速靠近時,天文台於7月19日早上11時10分改掛三號強風信號, 當時愛媚集結於香港以東約400公里[2]。天文台總部於下午4時錄得最低瞬時海平面器壓993.7百帕斯卡,愛媚在一小時後登陸。黃昏轉吹清勁西南風,離岸吹 強風。愛媚於晚上9時左右最接近香港,當時位於香港之東北約190公里。隨著愛媚減弱,並向西北進一步移入內陸,香港風力逐漸減弱。所有信號於7月20日 早上10時10分除下[3]。
香港在7月18日天晴。隨著艾美從東面靠近,香港錄得氣溫34.5度,是七月份第七高紀錄。艾美在汕頭附近登陸後,香港開始受天雨影響。艾美的殘餘在7月20及21日繼續為香港帶來狂風驟雨及雷暴。驟雨於7月22日消退,天氣轉晴。
艾美於菲律賓呂宋島東方海面形成後一直以西北西的方向行進,於19日上午掠過台灣屏東縣恆春鎮南方近海,並於晚間在中國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井都鎮登陸。 全台灣以花蓮、臺東、高雄、屏東地區災情較嚴重,有人員傷亡失蹤。核三廠因線路受損,有2部機組停機,曾造成台灣各地約46萬4000餘戶停電。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