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肉牛
為获取牛肉食用而飼養的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肉牛,或稱肉用牛、食用牛,是一類專門為獲取牛肉食用而飼養的牛。與其對的,是用於耕作及運輸的役用牛和為獲取牛奶而飼養的乳用牛(乳牛、奶牛)。
品種選育

肉牛是專為肉類生產而培育的,在身體特徵、性情和營養需求上與其他牛的品種有很大的不同。肉牛多肌肉發達、肩膀寬闊、皮膚較厚,因為是為肉類生產而培育的,壽命往往比乳牛短[1]。
由於各地農業機械普及程度的不同,開始將役用牛向肉用牛選育的時間也有很大的不同。早在19世紀中期,瑞士、英國等國便開始以當地役用牛為基礎選育專用肉牛品種,法國從19世紀末開始選育[2],日本從1900年開始進行肉牛遺傳改良,中國則晚到1970年代才開始大規模選育肉用牛品種。世界上存欄數量較多的肉牛品種包括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夏洛來牛等。西門塔爾牛是分布範圍僅次於乳用的荷斯坦牛的牛品種[3]。
歐美已開發國家的肉牛品種非常多元化,美國有100多個肉牛品種,澳大利亞有40多個,英國有30多個。但各國均針對各個肉牛品種的生產性能特點及其適應性,選擇少數優勢品種,集中力量開展持續選育及雜交利用。歐美國家的肉牛育種體系主要有三類,以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育種體系,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澳洲育種體系和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的北美育種體系。歐洲人口密集,肉牛養殖多以農戶和家庭農場為主。德、法等國的肉牛育種體系包括家庭農場、人工授精協會、育種協會、聯合會、政府部門等,由育種協會發揮核心作用。澳大利亞的由原種場、擴繁場、育肥場、屠宰場和技術服務體系組成,由品種協會負責開展登記測定,由大學和研究所負責開展遺傳評估。北美的包括由種牛場、帶犢母牛繁育場、架子牛場、育肥場、屠宰場和技術服務體系。在北美的技術服務體系中,主要由品種協會負責遺傳評估,政府技術推广部門提供配套服務和支持,大學及研究所開展育種技術提升[3]。
Remove ads
環境影響
根據2021年發表在《自然-食品》上的一項研究,每生產1公斤牛肉將排放99.48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是全球食品行業中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比羊肉的高出一倍多[4]。如果歐洲人和北美人放棄食用牛肉,將大幅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5]。
肉牛養殖業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飼料生產,肉牛加工和運輸,糞便儲存,和動物的消化過程,牛在反芻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甲烷。畜牧業約87%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都來自包括肉牛和奶牛養殖的養牛業[5]。
肉牛品種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