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首席非官守議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首席非官守議員Senior Unofficial Member)是指英國一般殖民地內,行政立法機關資歷最長及地位最高的議員職稱。至於香港英國殖民地時代,則指行政局香港立法局內資歷最長及地位最高的非官守議員(即「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或「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被委任為首席非官守議員的人士,一般都是殖民地政府十分信任的人士,他們在行政局及立法局內帶領其他非官守議員,也是總督在兩局內首要的諮詢對象,在兩局會議上可優先發言,亦會代表兩局的非官守議員致辭。

歷史沿革

香港早於1843年設立了行政局及立法局,最初局內由港督出任當然主席,另外設有當然官守議員及委任官守議員的席位。但由於兩局內一直沒有代表居民的議席,因此一直為人所詬病。直至1850年,港府首次委任兩名商人加入立法局,當中來自渣甸洋行大衛·渣甸遂成為了香港歷史上首位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至於首位的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則要遲至1896年遮打爵士獲委入行政局才開始出現。

傳統上,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遠比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重要,因此前者的任期一般比後者長。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例,只有三人曾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但同一時期內就有四人曾任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早年的兩局議員都由外籍人士出任,後來才慢慢有華人獲委到兩局供職。而歷史上首位出任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的華人是何啟爵士,他在1906年至1914年出任該職。至於首位正式出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的華人是周埈年爵士,他在1953年至1959年出任該職。不過,在周埈年爵士以前,周壽臣爵士亦曾在1928年署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

昔日的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一般都會獲英廷封爵,但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則不一定,可見前者更受殖民地政府的重視。一般而言,戰前的行政局及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約四至五年一任,任滿可以續期。由於他們是兩局內資歷最高的議員,因此他們滿卸任後一般都不會留任非官守議員,而是會退出議會。

在1985年,香港立法局首次引入間選,為免使外界混淆,時任港督尤德爵士宣佈行政局及立法局的首席非官守議員從此改稱為「行政局首席議員」和「立法局首席議員」。行政局首席議員一職成功過渡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後,職稱亦從此改為「行政會議召集人」;不過由於立法局在1991年首次引入直選,使以選舉產生的議員人數首次多於委任議員人數,民選議員由於不願再聽命於首席議員,而時任首席議員李鵬飛亦有感難以統合各議員的意見,又時常與民選議員發生磨擦,結果在1992年去信港督衛奕信勳爵辭任首席議員,立法局首席議員一職從此成為歷史。

順帶一提的是,在殖民地時代,市政局亦曾經有首席非官守議員一職,職能與行政局及立法局的相約,但是地位要比兩者為低。

Remove ads

兩局統計

根據統計,香港殖民地歷史中分別有26人及11人擔任過立法局及行政局的首席非官守議員。當中,遮打爵士、普樂爵士、周埈年爵士、周錫年爵士簡悅強爵士鍾士元爵士鄧蓮如女男爵共七人曾擔任過立法局及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兩個職位。

在立法局中,在任最長的首席非官守議員是普樂爵士及賴里,兩人分別擔任此職達24年及22年;而最短的是喬治·萊爾約翰·顛地郭贊,三人各自出任此職僅約一年。在眾人當中,鄧蓮如女男爵是唯一一位出任此位的女性;鄧律敦治是唯一出任此位的巴斯人羅保爵士則是唯一出任此位的葡萄牙人

至於在行政局方面,在任最長的首席非官守議員是遮打爵士,共30年;而最短的是高登爵士及柏德遜,兩人都供職不足一年。鄧蓮如女男爵是首位出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的女性。就兩局而言,遮打爵士是唯一在任內去世的首席非官守議員;而周埈年爵士及周錫年爵士兩人是唯一來自同一家族的首席非官守議員。

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

更多資訊 任次, 肖像 ...

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

更多資訊 任次, 肖像 ...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