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妲·艾克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妲·艾克曼(法語:Chantal Akerman,1950年6月6日—2015年10月5日),比利時電影導演與藝術家。她的作品對於女性主義電影與前衛電影有極大的影響,[1]至少有一位學者稱她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導演之一」。[2][3][4][5][6][7]
家庭與早年
香妲·艾克曼出生於布魯塞爾,母親為自奧斯維辛集中營生還的波蘭猶太人,但外祖父母皆死於集中營[8];她與母親關係緊密,從小就被鼓勵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非在年輕時結婚。[9]她於18歲時進入比利時的一間電影學校INSAS(比利時國家高等藝術與傳播技術學院)就讀。[10]她在第一個學期輟學,拍攝了短片《Saute ma ville》,[11]通過在安特衛普證券交易所買賣鑽石股票來資助該片。[12]
電影生涯
15歲時,艾克曼觀看了尚盧·高達的《狂人皮埃洛》,激發了她成為一名導演的想法。艾克曼的第一部短片《Saute ma ville》於1971年在奧伯豪森國際短片節上首映。[13]這一年,她搬到了紐約,在那裡一直待到1972年。她認為那段時間是一種成長的經歷,接觸到安迪·沃霍爾、喬納斯·梅卡斯和麥可·斯諾的作品,後者的電影《中部地區》使她認為「時間是電影中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在這一時期,她開始了與攝影師巴貝特·曼戈爾特的長期合作。[12]
她的第一部長片,紀錄片《蒙特利旅館》,以及短片《房間1》和《房間2》,都使用了長鏡頭和結構主義技術,這將成為她風格的標誌。[12]
艾克曼隨後回到比利時,並於1974年因其第一部劇情長片《我你他她》而獲得評論界的認可,該片因其對女性性行為的描述而引人注目,這一主題將再次出現在她的幾部電影中。[12]女權主義者和同性戀電影學者B. Ruby Rich認為,《我你他她》可以被視為「女性性行為的電影羅塞塔石碑」。[14]
艾克曼1975年長達201分鐘的長片《珍妮德爾曼》被視為最重要的女性主義電影之一,其採用真實時間來呈現一位中產階級的單親母親日常的家務處理和性工作。影片上映後,《世界報》稱《珍妮德爾曼》是「電影史上第一部關於女性的傑作」。[15]2022年12月,《視與聽》雜誌根據評論家的投票,將本片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部電影」榜首,成為繼《單車失竊記》、《大國民》、《迷魂記》之後第四部獲得此稱號的電影。本片因此成為第一部躋身榜單榜首的女性導演電影,並與《軍中禁戀》一起成為首批進入前十名的兩部此類電影之一。[16][17][18][19]
艾克曼後來的電影嘗試了不同的類型和節奏,包括喜劇《黃金八十年代》(1986年)和幾部紀錄片。1989年,她執導的《美國故事》獲選為第39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1991年,《日日夜夜》獲選為第48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她自己本人也擔任第41屆柏林影展評審團成員。[20]2011年,她成為了紐約市立學院媒體藝術製作碩士課程的全職教師,成為傑出的講師和第一位麥可和艾琳-羅斯電影/視頻和猶太研究的客座教授。[21]她的最後一部電影《非家庭電影》於2015年上映。[22]艾克曼還曾是歐洲高等學院的電影教授。[23]
Remove ads
死亡


艾克曼於2015年10月5日在巴黎自殺身亡,時年65歲;在此之前她才因憂鬱症住院,返回巴黎住所十天後便自殺。[24][25][26][27]她的最後一部電影是紀錄片《非家庭電影》,是她母親去世前不久與母親的一系列對話;對於這部電影,她說:「我想如果我知道我要做這個,我就不敢做了。」[28]
電影作品
- 1974年:《我你他她》(Je, tu, il, elle)
- 1975年:《珍妮德爾曼》(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
- 1978年:《安娜的旅程》(Les Rendez-vous d'Anna)
- 1982年:《夜》(Toute une nuit)
- 1986年:
- 《金色80年代》(Golden Eighties)
- 《家書》(Letters Home)
- 1989年:《美國故事》(Histoires d'Amérique)
- 1991年:《日日夜夜》(Nuit et jour)
- 2000年:《愛的俘虜》(La Captive)
- 2004年:《明天搬家》(Demain on déménage)
- 2011年:《奧邁耶的癡夢》(La Folie Almayer)
Remove ads
- 1972年:《蒙特利旅館》(Hotel Monterey)
- 1976年:《家鄉的消息》(News from Home)
- 1983年:《80年代》(Les Années 80)
- 1993年:《東方》(D'Est)
- 1997年:《香妲自述》(Chantal Akerman par Chantal Akerman)
- 1999年:《南方》(Sud)
- 2002年:《來自他方》(De l'autre côté)
- 2006年:《那裡》(Là-bas)
- 2015年:《非家庭電影》(No Home Movie)
- 1968年:《轟掉我的家鄉》(Saute ma ville)
- 1972年:《房間》(La Chambre)
- 1973年:《8月15日》(Le 15/8)
- 1984年:《我冷我餓》(J'ai faim, j'ai froid)
獎項
1976年:《安娜的旅程》獲最佳影片(銅雨果獎)
1996年:《沙發上的心理醫生》獲普世教會評委會獎--特別獎
紐倫堡國際人權電影獎
2001年:《南方》特別獎
2005年:《明天搬家》獲最佳法語電影獎
茂瑙電影獎
2014年[29]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