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克斯·卡爾·威廉·韋伯

德国-荷兰籍动物学家、生物地理学家(1852-1937)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克斯·卡尔·威廉·韦伯
Remove ads

馬克斯·卡爾·威廉·韋伯(德語:Max Wilhelm Carl Weber[1],1852年12月5日—1937年2月7日)是德國-荷蘭動物學家、生物地理學家和探險家

快速預覽 馬克斯·卡爾·威廉·韋伯, 出生 ...

生平

馬克斯·韋伯於1852年12月5日出生在波恩。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荷蘭人。在他還不到兩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1862年到1865年間,他在伊達爾-奧伯施泰因的一所寄宿學校讀書,愛好收集自然標本。[2]

1873年,韋伯進入波恩大學,參加了弗朗茨·賴迪的自然歷史課程。他對解剖學產生了興趣,並成為了賴迪的助手。1875至1876年間,他在柏林洪堡大學跟從動物學家愛德華·馮·馬滕斯學習。[3]1877年,他回到波恩,以一篇研究蜥蜴眼部神經肌肉組織的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4]

1878年1月,在體檢合格後,他服了一年兵役。1879年,他開始擔任烏特勒支大學解剖學講師,並在1881年參與了巴倫支海的探險活動。1883年,他成為了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動物學、解剖學和生理學教授。[5]

韋伯線

1899年,韋伯組織了實武牙探險遠征,他也因此提出了生物地理學界線華萊士線的修正版本——韋伯線。它在華萊士線以東,通過摩鹿加群島蘇拉威西島帝汶。其中不是峇里島龍目島的分界線的塔寧巴爾群島,卻可能是澳大利亞印尼哺乳動物和陸生脊椎動物分布的主交界面。[6]

Thumb
華萊士線、韋伯線和萊德克線。(淺色部分是末次冰盛期大陸的可能分布情況,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低110多米)

1919年,韋伯還命名了莎湖陸棚巽他陸棚[7]

榮譽與紀念

1887年,韋伯當選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9]1935年,他當選倫敦皇家學會外籍會員。[5]

為了紀念他對動物學的貢獻,至少有3種爬行動物以韋伯命名,其中包括韋伯氏倭管蛇(Anomochilus weberi)。[10]

圖集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