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醫學研究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医学研究所map
Remove ads

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醫學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 für molekulare Biomedizin)成立於2001年4月1日,位於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明斯特,隸屬於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現任所長為薩拉·維克斯特倫教授。[1]

Thumb
位於明斯特倫琴街的研究所建築。

歷史

該研究所於2001年8月1日在德國明斯特成立。[2]創始所長為迪特瑪·維斯特韋伯教授。2004年,新增一個部門(漢斯·羅伯特·舍勒教授)。同年,研究所更名為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醫學研究所。2006年,研究所遷至一棟現代化新大樓,提供更。2007年底,新增多空間與設備拉爾夫·H·亞當斯教授領導的部門,該團隊從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倫敦研究所轉至本所。2021年10月底,漢斯·羅伯特·舍勒退休後仍以研究組長身份留任,薩拉·維克斯特倫教授於2021年11月起接任所長。[3]

部門

來源:[4]

  • 血管細胞生物學部(主任:迪特瑪·維斯特韋伯教授);2001年8月1日設立
  • 組織形態發生部(主任:拉爾夫·亞當斯教授);2007年10月1日設立
  • 細胞與組織動力學部(主任:薩拉·維克斯特倫教授);2021年11月1日設立

研究領域

血管細胞生物學部

該部門專注於研究白血球遷移至炎症部位的機制。

組織形態發生部

研究細胞如何形成組織,尤其是血管生成。

細胞與組織動力學部

探討組織結構的調控原理。

學位課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