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可·波羅隕石坑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可·波羅隕石坑(Marco Polo)是月球正面崎嶇的亞平寧山脈南麓的一座撞擊坑,其名稱取自義大利威尼斯商人、旅行家及探險家馬可·波羅(1254年-1324年),1961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
描述
該隕坑位於汽海西側20公里處,北面是略小的科農隕石坑,東北偏東和東南偏南分別毗鄰小隕坑揚格利和烏克特隕石坑,而圓碗狀的波得隕石坑則位於它的南面。馬可·波羅隕石坑西南瀕臨浪灣、西北坐落了雨海,它的東北和南面分別分布著忠誠灣和中央灣[1]。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15.52°N 2.05°W,直徑28.25公里[2],深約1.97公里[3]。
馬可·波羅隕石坑類似一座沿東南偏南向延伸的長形窪地,整體外觀與周邊崎嶇的地形難以區別。它的坑壁已極度磨損,南端部分幾乎已不存在,沿邊緣覆蓋了醒目的衛星坑"馬可·波羅 A"、而北側端則縱貫了數道狹窄的裂槽,只有西側和東北仍保留有一些嶙峋、破碎的殘壁。該隕坑的殘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表面900米[3],內部容積約有535.09公里3[3],坑內地表坎坷粗糙,除了沿西南內壁嵌入有一座小撞擊坑外,沒有其它有趣的地貌特徵。
馬可·波羅隕石坑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內側壁帶有深色輻射紋的撞擊坑列表》[4]。
Remove ads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馬可·波羅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 衛星坑"馬可·波羅 D"和"馬可·波羅 F"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5]。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