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守真
澳大利亚传教士、汉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守真(英語:Robert Henry Mathews,1877年7月13日—1970年)是一位澳大利亞傳教士、漢學家,以1931年出版的《馬守真華英字典》(Mathew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著稱,該書在1943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修訂再版,被視為經典,已經多次重印[1]。他自1906年起服務於中國內地會,直到1945年退休回到澳大利亞[2]。
早年
1877年7月13日,馬守真出生於澳大利亞的Flemington,現在是墨爾本的一個郊區,父親威廉出生於倫敦,而母親瑪麗則是澳洲人。馬守真在墨爾本工人學院學習印刷時,開始熱衷傳教事業,尤其欽佩中國內地會。最終馬守真放棄了自己的印刷生意,在1906年加入中國內地會,並在阿德雷德接受18個月的訓練[3][4]。
在華傳教
馬守真在1908年10月4日來華布道,留在上海內地會總部一個短暫時期,然後分派到河南西華縣。在上海年娶同工Annie Ethel Smith為妻。1915年調往安徽省徽州(今歙縣)[3][2]。在安徽期間,馬守真發憤學習中文。
1921年,馬守真回到河南,在軍閥「基督將軍」馮玉祥的部隊帶領聖經課程。然後他前往四川成都,在神學院教授聖經課四年。1926年,馬守真回墨爾本休假。但是不久發生了南京事件,中國局勢緊張,數千英國傳教士撤離,所以直到1928年2月,馬守真才得以返回中國[3][4]。
馬守真回到上海總部後,內地會委託他修訂鮑康寧的《漢英分解字典》(An Analytical 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1900年)和《英華合璧》(A Mandrin Primer,1900年)。1931年,馬守真完成了長達1200頁的《馬守真華英字典》(Mathew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938年又完成了780頁的《國語初階》(Kuoyü Primer: Progressive Studies in the 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3][2]。
1937年,日軍占領上海華界。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占領上海公共租界,不久開始拘捕歐美的敵國僑民。1943年4月,馬守真夫婦被日軍拘押在上海西南7英里的龍華集中營兩年之久,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4]。
Remove ads
晚年
1945年,馬守真夫婦回到墨爾本。三年後,澳大利亞國防部招募他參與檔案資料的翻譯。六年後,1957年,馬守真辭職。由於他在語言方面的成就,墨爾本大學授予他榮譽文學博士學位[3][2]。
1970年2月16日,馬守真在墨爾本去世。享年93歲。
《馬守真華英字典》
家庭
1908年12月30日在上海,馬守真與來自新南威爾斯州的澳大利亞內地會傳教士Anne Ethel Smith結婚,他們育有三個孩子。第一位馬師母在1920年病故。1922年,馬守真娶同工安姑娘(Violet M. Ward )為繼配。第二位馬師母協助馬守真的文字工作,並著有《龍華集中營的日子》(Lunghwa Days and Ways)(1946)一書,在1954年去世。[5][4]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