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來西亞語與印度尼西亞語的差別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來西亞語與印度尼西亞語是馬來語主要的兩個標準化方言,分別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作為母語。若無特別說明,以下「馬來語」均特指馬來西亞語,「印尼語」均指印度尼西亞語。
說馬來語的人與說印尼語的人之間交流時彼此都能夠聽懂,但是在拼寫、語法、注音和詞庫來看則差異顯著,尤其是外來詞彙。[1][2][3]這些差異的存在逐漸讓兩語種變得彼此不同,這與其他同語系語言間的關係截然相反。馬來語的方言化和多樣化也導致了文化之間的衝突,這在高等教育方面一展無遺。[4][5][6]
認知
對於非母語的馬來語學習者而言,這兩種語言看似毫無差別;然而對於母語學習者,結果恰然相反。兩大語言的差異讓廣播業受到巨大影響,其中DVD影片和有線電視的外語字幕合成尤甚。為了確保更廣的受眾,印尼語和馬來語的字幕往往同時出現在螢幕上。馬來西亞電視台在播放印尼肥皂劇時也會提供馬來語字幕[7],而印尼在引進馬來西亞電視劇時也會採用印尼語字幕[8]。
拼寫
20世紀之前,馬來語使用阿拉伯字母的一種當地特殊改良進行拼寫。這一方式後來也叫做爪夷文。之後,馬來語逐漸開始化為拉丁字母拼寫,也被稱為Rumi。這一拼寫方式逐漸滲透進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爪夷文也逐步被棄用。這一拼寫方式羅馬化進程最早發生於英屬馬來亞(British Malaya)和荷屬東印度群島(Dutch East Indies);如今,前者已歸屬馬來西亞,後者已歸屬印尼。這也導致了馬來語受到英語影響居多,而後者則更受荷蘭語影響[9][10]。所以,印度尼西亞境內的元音[u] 以前會按照荷蘭人的發音方式拼作「oe」(後來在1947年,官方頒布有關內容規定拼寫作「u」)。[11]類似地,在1972年前,[tʃ] 一度被馬來西亞人拼寫作「ch」,但在印度尼西亞卻被拼寫作「tj」。因此,詞彙「孫輩」在馬來西亞被寫作chuchu,但在印度尼西亞寫作tjoetjoe 。不過,在1972年頒布系統性的拼寫系統後,兩語種的這一拼寫方法均被改為了「c」,這一詞彙也就改為了cucu。[12]
Remove ads
發音
兩語種發音不盡相同。在馬來東部、汶萊和印尼東部,Bahasa Baku被人們當作發音與拼寫規則的參考[13] [14] ,而這也讓當地人話速比馬來半島的要簡潔、迅捷得多。在馬來半島、新加坡和蘇門答臘島,tujuh 被讀作tujoh,pilih被讀作pileh,而很多以a結尾的詞也都會被讀作/ә/。[e]和[o]結尾的詞在馬來半島一帶也會被分別讀作/i/和/u/ 。[15][16]
詞彙
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在外來詞上差異巨大。這是1824年英荷條約所決定的;印度尼西亞吸取了荷蘭人的詞彙,而馬來西亞人則吸納了英語詞彙。比如馬來語中的"televisyen"來自英語中television(電視),而印尼語中"televisi" 來自荷蘭語中的televisie。"-syen"和"-si"的差距在很多詞彙中都有體現,而後者更被現在的馬來人採納。 馬來語也在先前遭遇過固步自封和大步邁進之間的躊躇;先前在英國統領期間,讓政治觀念當地化並不容易。19世紀在柔佛頒布的有關條例在引進新詞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pejabat (辦公室, 在印尼語中叫做 kantor ,來自荷蘭語中的 kantoor)與setiausaha(秘書,在印尼語中為sekretaris,來自荷蘭語 荷蘭語:secretaris)等詞。[17]又如馬來西亞現在所說的"pejabat pos"在當地意為郵局(Post Office),而在印度尼西亞則被稱為"kantor pos"。 當然,兩地語言都也受到一些葡萄牙語的影響。聖誕節在印尼語中被寫為"Natal",而馬來語中為"Krismas",與英語類似。當然,印尼語中也有一些詞語來自拉丁語;一些長者更喜歡使用這些詞,因為他們受教育的時期可以追溯到荷蘭人在他們那裡設立Gymnasium(文理學校)時。再將馬來語中kualiti, kuantiti, majoriti, minoriti及universiti 與印尼語中的kualitas, kuantitas, mayoritas, minoritas and universitas做比較,不難看出荷蘭人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些特定詞彙在印尼語中與馬來語拼寫方式一致,但並不具備相同意思。比如印尼語中baja意為金屬,但在馬來語中則為肥料。除此之外,印尼語中的butuh表示需要,但在馬來語,意思則為生殖器官。馬來語中的"banci"表示人口普查,但印尼語中這個詞意為易裝癖者。 相當一部分伊斯蘭教有關外來詞彙在兩語種間意思基本相同,但仍存在一些極其細微的差異。比如khidmat wakil,分別意為莊嚴和代表。
Remove ads
對於一個特定的意義,馬來語和印尼語對應的單詞之間也存在差異。這裡以拉丁字母A開頭的部分單詞在兩種語言的寫法為例,作為比較。
Remove ads
兩語言發展道路的岔離更多是因為政治和文化的組成形式差異。這也導致了兩語種母語者的態度迥異——馬來西亞的人們更願意將兩種語言按同一種語言看待,而印度尼西亞的人們則認為這兩個語言沒有任何相同。這進而造成了印度尼西亞人很少去從馬來語中統一詞彙,而馬來西亞人卻在積極學習印度尼西亞人所用的一些詞彙的現象。[18]然而他們都知道,使用彼此都能理解的語言進行雙邊交流最為合理,而統一語言的進程也在兩國一系列條例的推進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汶萊和新加坡也都在遵循馬來西亞提出的一些條例。
注釋
外部連結
- Haji Omar, Asmah. The Malay Spelling Reform. Journal of the Simplified Spelling Society. 1989: 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7).
- Kamus Besar Bahasa Indonesia. 2008. Pusat Bahasa, Departemen Pendidikan Nasional
- Senarai komprehensif perbezaan ejaan Malaysia dan ejaan Indones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iroki Nomoto, Nahoko Yamashita, Ayano Osaka (orthographic differences between Standard Malay and Indonesian)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