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拉加西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尔加什人
Remove ads

馬拉加西人(法語:Malgache,英語:Malagasy)是對馬達加斯加居住民族的總稱。馬拉加西人的祖先在公元前3世紀到5世紀之間乘船從印度尼西亞群島地區來到馬達加斯加,此一系列遷徙成為南島語系民族最晚的永久性遠距離遷徙,同時馬達加斯加成為南島語言距離其東南亞發源地最遙遠的分布地區之一。在5世紀後,部分班圖人遷徙到馬達加斯加的西部沿海平原。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梅里納王國國王安德里亞納姆波伊尼梅里納及其繼任者拉達馬一世通過一系列戰爭,基本統一了東部高原的大部分地區。1895年,梅里納王國首都安塔那那利佛被法國軍隊占領,馬達加斯加成為法國殖民地

快速預覽 馬拉加西人, 總人口 ...
Remove ads

名稱

古代馬拉加西人分為若干部落和城邦,並不存在對自己民族的統一稱呼。雖然古代馬拉加西人具有大致相同的語言和文化,但各部落之間征戰頻繁,沒有產生統一的民族觀念。英語Malagasy一詞出現於19世紀上半期,來源自其國名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作為Madagascar的形容詞形式,用來形容馬達加斯加的民族和語言。馬達加斯加一詞的來源爭論較多。一種說法認為來自馬拉加西語對馬達加斯加的稱呼,馬達加斯卡拉(Madagasikara),意為「天涯海角」。另一種較可靠的說法認為該名稱來自馬可·波羅提到的富庶島嶼馬德加斯加(Madeigascar)。一般認為此地點指古代東非城市摩加迪休,但製圖人誤將其標在馬達加斯加島上。

族群

Thumb
梅里納兒童
Thumb
薩卡拉瓦兒童
Thumb
貝齊寮兒童

高地

沿海

語言

馬拉加西人的語言稱為馬拉加西語,屬於南島語系。而莫三比克海峽對岸的東非居民的語言為斯瓦希里語,屬班圖語系。至今馬拉加西語中仍然有大量與印尼的婆羅洲上語言的同源詞彙。由於法國文化和東非文化的影響,現代馬拉加西語中存在一定數量的法語和斯瓦希里語借詞

歷史

馬拉加西人在公元前3世紀到5世紀之間隨信風和赤道洋流,從自印度尼西亞群島(特別是婆羅洲)橫跨印度洋到達馬達加斯加,隨後定居在馬達加斯加中部高原上,以種植稻米為生。5到10世紀之間,班圖人越過莫三比克海峽,來到馬達加斯加西部沿海平原,後形成薩卡拉瓦人。薩卡拉瓦人主要以游牧為生。

中世紀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和旅行家已經知道馬達加斯加的存在,阿拉伯人稱其為月亮島。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裡,阿拉伯人在馬達加斯加的西海岸建立了港口和要塞,用來保障海上商路的暢通。

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中部高原梅里納人的梅里納王國經過一系列戰爭,統一了原先的各敵對公國。國王安德里亞納姆波伊尼梅里納將安塔那那利佛(意為「千人守衛之地」)作為王國的首都。此後安德里亞納姆波伊尼梅里納自豪地宣布:「Ny ranomasina no valapariako」,意為「大海之內都是我的稻田」。繼任者拉達馬一世是另一位擁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進一步鞏固了梅里納王國的地位。1824年,在擊敗貝特希米薩拉卡(Betsimisaraka)以後,拉達馬一世宣布:「今日我已擁有整個島嶼,馬達加斯加只有我一位君王」。

Remove ads

文化

東部高原上的馬拉加西人世代是農民,主要種植稻米。他們定居在山腰上的村落中,而很少居住在山頂或山谷中。洗骨葬是他們文化的特色。

遺傳學和人口起源

關於馬達加斯加人雙重起源的遺傳學因素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中葉,其血型分布的結果。 2008 年至 2018 年,對全島遺傳多樣性進行了廣泛的調查。該項目被稱為「MAGE」(馬達加斯加,人類學遺傳學民族語言學[1])。大約 3000 名馬達加斯加居民參與了這項研究,並提供了他們的唾液用於基因研究。對馬達加斯加三百個村莊的遺傳、語言和文化多樣性進行了抽樣調查。這項研究由馬達加斯加和歐洲的研究人員和學者領導和執行。這項研究表明,所有馬達加斯加人都有非洲和亞洲血統。 [2]

但祖先基因的比例不同。馬達加斯加沿海人口,包括 Temoro、Vezo 和 Mikea 等,大約有 70% 的非洲血統和 30% 的亞洲血統,[3] 而高地部落往往有較低的非洲血統,約為 45%。 [2] 在最近的一項全島範圍調查中,非洲血統的男性 Y 染色體比東亞血統的男性 Y 染色體更常見,但具體情況因研究而異(70.7 與 20.7 或 51% 與 34%)。[4]然而,從母親傳給孩子的 mtDNA 譜系卻相反(42.4% 非洲血統 vs. 50.1% 東亞血統)。[5][6]

由於更靠近非洲,馬達加斯加人與亞洲人口的聯繫引起了好奇。 1996 年左右,一項研究啟動,試圖確定馬達加斯加人群中是否存在玻里尼西亞基序(mtDNA 單倍型 B4a1a1a)。最近的一項研究鑑定了在馬達加斯加的所有玻里尼西亞基序攜帶者中發現的兩個額外突變(1473 和 3423A),因此命名為馬達加斯加基序。 [7] 三個種族群體之間的頻率有所不同:梅里納 (Merina) 為 50%,維佐 (Vezo) 為 22%,米卡 (Mikea) 為 13%。根據這一結果,一項研究表明,馬達加斯加大約在 2,200 年前由一個非常小的群體定居,該群體由大約 30 名女性組成,其中 28 名(93%)具有東南亞海洋血統,其中 2 名(7%)是東南亞海洋後裔。有非洲血統。馬達加斯加人口是通過第一批小型建國人口的混合而存在的。與馬達加斯加人血統關係最近的亞洲人是婆羅洲東南部的班賈人和其他南加里曼丹達雅克人。[8][9]目前,他們來自東南亞的祖先的語言足跡可以通過許多與馬安揚語(婆羅洲南部巴里托河地區的語言)共享的基本詞彙來見證。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