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希爾·德·魯伊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米希爾·德·魯伊特(荷蘭語:Michiel Adriaenszoon de Ruyter,荷蘭語發音:[miˈxil ˈaːdrijaːnˌsoːn də ˈrœytər];1607年3月24日—1676年4月29日) 是荷蘭歷史上一位海軍上將。由於德·魯伊特在17世紀英荷戰爭中表現優異,因此許多人認為他是當時代最偉大的海軍將領。他同英國人和法國作戰,贏得了多場海戰勝利,並從1672年的災難年中拯救了國家。他最成功且知名的戰役,大概要數1667年的突襲麥德威(此戰給予英國重大打擊,接受荷蘭的條件以結束第二次英荷戰爭)。
Remove ads
海戰事蹟
魯伊特生於澤蘭省夫利辛亨市,九歲乘船,之後任商船船長直到1635年。第一次英荷戰爭時從軍,隸屬於川普海軍上將。第二次英荷戰爭時受命為海軍司令,在對英作戰方面時有大勝。1666年在敦克爾克海灣的四日海戰中擊敗阿博馬公爵佐治·芒琦率領的英格蘭海軍,雖然同年在聖詹士日海戰中為坎伯蘭公爵魯珀特王子與佐治·芒琦率領的共同艦隊所擊敗,可是在翌年在英格蘭東部的麥德威河河口處發動麥德威河海襲,擊毀大半英格蘭艦船,使英方不得不同意簽訂布雷達條約。
1672年爆發的法荷戰爭,魯伊特與英法兩國的聯合艦隊交戰,在本戰爭的首次海戰素貝海戰中奇襲敵對的聯合艦隊。儘管在損傷數字上沒有取得優勢,卻挫敗了英法兩國自海上封鎖荷蘭的意圖,可以說魯伊特取得了戰略勝利。1673年在特塞爾海戰中再度擊敗英法聯合艦隊,阻止了英格蘭從海路進攻荷蘭。1675年爲了支援西班牙與法國之間的戰事而前往地中海,卻在1676年西西里島附近卡塔尼亞海灣參與對法的戰事中,傷重不治而陣亡,其艦隊也被法軍擊敗而撤出地中海;魯伊特之死反而締造了法國海軍將領迪凱納(主帥)和圖爾維爾(副手)的聲名遠播。
1677年3月18日,荷蘭政府為魯伊特舉行國葬,隨後按照他的遺願,將遺體火化。他的墓碑被安放於阿姆斯特丹之新教堂中,上面刻著荷蘭人民對這位將軍漂泊一生的結語:「他,閃耀在無瑕的榮耀中。」
Remove ads
評價
終其一生,德·魯伊特因盡職盡責得到了士兵和水手們的熱愛;並從中獲得了最有名的綽號: Bestevaêr(古荷蘭語中「祖父」之意),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對各階層出身的人都給予尊重(他自身也出身卑微),一方面是儘管他平日謹慎小心,戰場上卻總是不畏風險、勇敢出擊。他是荷蘭的海上戰神,在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中,他排名第七,次於第六偉大的足球明星約翰·克魯伊夫。一百元荷蘭盾紙幣曾經以他作爲肖像。
魯伊特死後,他的故鄉夫利辛亨豎立一座他的雕像,站立的雕像遠眺海洋,象徵他的雄心壯志。他受到荷蘭人如此廣泛的紀念與愛戴,因此幾乎在每個市鎮上,都有一條以他為名的街道。
他的名聲也在外國與敵國那邊得到確認與敬重。魯伊特於西西里島戰死後,他的遺體被裝載於鉛棺之中,被七省號戰艦載回荷蘭。儘管法國正與荷蘭交戰,但聽聞魯伊特的死訊後,法王路易十四下令:法國海軍不得攔截運載鉛棺的荷蘭船隻,並命令沿途港口在船隊經過時鳴炮致敬。匈牙利人為了感謝並紀念他曾在1676年率領海軍,搭救了26位知名的匈牙利新教牧師(被賣為奴隸),也在德布勒森豎立一座他的雕像。[a]
2004年最偉大的荷蘭人票選,得到第七名。到2014年為止,荷蘭皇家海軍有六艘船被命名為德·魯伊特號,且有七艘命名為他專用的座艦──七省號戰艦。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