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鮑里斯·波諾馬廖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鲍里斯·波诺马廖夫
Remove ads

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波諾馬廖夫(俄語: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номарёв羅馬化Boris Nikolayevich Ponomaryov;1905年1月17日—1995年12月21日),蘇聯政治家,曾長期擔任蘇共中央國際部部長。是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共產黨第三號人物,其擁有的權力地位僅次於蘇共政權第二號人物米哈伊爾·蘇斯洛夫

快速預覽 鮑里斯·波諾馬廖夫 Борис Пономарёв,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國際部部長 ...
Remove ads

簡介

波諾馬廖夫被認為才能全面,和蘇斯洛夫都是勃列日涅夫的手下。1963年7月6日至20日,波諾馬廖夫曾參與蘇聯共產黨與鄧小平彭真康生率領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的論戰。

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成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當天,任命蘇斯洛夫為第二書記,波諾馬廖夫為第三書記。1966年4月8日,勃列日涅夫改第一書記為總書記,並敦促最高蘇維埃通過憲法明文規定,將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定性為執政黨黨魁兼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來源請求]而蘇斯洛夫和波諾馬廖夫則因為勃列日涅夫的信任,而繼續保持他們在共產黨內部的地位。

1973年至1977年曾參與1977年蘇聯憲法的起草。

1986年,時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戈巴契夫作出一系列重大人事改組,2月25日,波諾馬廖夫被開除出中央委員會,並被解除所有職務。

1995年12月21日,波諾馬廖夫因病逝世。他被安葬在列寧墓後的紅場下。

影響

勃列日涅夫時代,波諾馬廖夫的地位達到了頂峰。假如勃烈日涅夫是godfather(教父),那麼蘇斯洛夫和波諾馬廖夫就都是consiglieri(顧問)。而勃烈日涅夫又是個容易受別人影響的人。而且蘇斯洛夫和波諾馬廖夫分工明確,前者負責政策制定,後者負責政策執行。在通常情況下,只需勃列日涅夫,蘇斯洛夫和波諾馬廖夫三人討論,便可決定重大政策。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