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鱗翅目

昆虫的一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鱗翅目
Remove ads

鱗翅目(學名:Lepidoptera),又名蝶蛾目螟蛉目,中國古代統稱為螟蛉,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中一個,包括各種蝴蝶(為並系群)等有翅昆蟲。鱗翅目有46個總科[1][2]、126個科[3]共超過16萬個已被描述的物種[4],是昆蟲綱中僅次於鞘翅目(各類甲蟲)的第二大目,占到了全部已描述物種中的10%以上[1],是世界上最廣泛分布和最廣為人知的昆蟲目之一[5],也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傳粉動物之一。最新的研究表明,鱗翅目的實際物種數量可能比先前預計的要更多[6]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亞目 ...

鱗翅目昆蟲是完全變態生物,一生會經歷幼蟲毛蟲)、成蟲四個生命周期。成蟲有兩對三角形翅膀,翼面覆滿鱗粉口器則呈吸管狀。鱗翅目的幼蟲通常以植物為食,少數(約1%)則為肉食性或以脊椎動物角蛋白(如毛髮洞角)為食;成蟲則主要以花蜜為食或完全沒有進食能力。鱗翅目昆蟲的身體結構展現出了許多變化,有利於它們的生存和傳播。鱗翅目在形態學上主要有三大衍徵,最明顯的是覆蓋在身上和翅上的鱗片以及長長的喙。它們鱗片實際上是一種變態的、扁平的「毛髮」,這些鱗片賦予了鱗翅目昆蟲在顏色和圖案方面顯著的多樣性。絕大部分物種具有膜狀的翅,少數物種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完全消失。鱗翅目成蟲進行交配和產卵的過程一般在幼蟲的寄主植物附近或寄主上進行。幼蟲在外觀上與成蟲完全不同,具有圓柱形身體,完全發育的頭部和口器,三對前足以及從無到最多五對偽足。隨著它們的成長,這些幼蟲會在外觀上發生變化,並經歷一系列稱為「齡期」的階段。一旦完全成熟,幼蟲就會化蛹,一部分物種會吐[5]。一旦蛹完成了變態,性成熟的成蟲就咬破蛹殼羽化成為真正的飛蟲。

鱗翅目擁有數百萬年的歷史,演變出各種各樣的翅膀圖案和顏色。[3]全身滿是鱗片,每片只有一種顏色,是由鱗片的色素、構造與鱗片堆疊而成,此鑲嵌畫形成翅膀的圖案。因此,鱗翅目是昆蟲中最受到人們關注的一個類群,許多人參與了這些昆蟲的觀察,研究,收集,飼養和買賣。鱗翅目作為生物傳粉者,對顯花植物(特別是被子植物)的繁衍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也是農業和園藝(特別是果物蔬菜花卉)生產的重要貢獻因素。但因為鱗翅目幼蟲普遍的植食性,在農業中是危害作物害蟲[7]——許多鱗翅目的雌性可一次產下200至600個卵,更有甚者這個數字可能會接近30000個,其孵化的毛蟲可以在短時間內破壞大量農作物。 儘管如此,一些鱗翅目物種因為可以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的動物產品(比如桑蠶的繭可用來生產絲綢螟蛾蠟蟲可生產飼料)、入藥或甚至食用,因而被人類加以馴化養殖,在經濟活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7]

Remove ads

詞源

Thumb
枯葉蛾毛蟲啃食忍冬樹葉

本目學名由卡爾·林奈在1735年命名,來源是古希臘語中的 λεπίς(表示屬格)、λεπίδοςLepido,鱗片)以及 πτερόνptera,翅膀)[8]。許多時候,Rhopalocera(錘角亞目)也被用於表示包含所有蝶類的演化支,來自古希臘語 ῥόπαλον (rhopalon)[9]:4150κέρας(keras)[9]:3993分別 意為「棒錘」和「角」,形容蝴蝶觸角的形狀。

本目的中文名稱「鱗翅目」來自拉丁學名Lepidoptera的直譯。

分布與多樣性

Thumb
巨木飛蛾(Endoxyla cinereus)幼蟲時,成年後體重可達30公克,是昆蟲系最大種類之一

鱗翅目昆蟲是分布最廣的昆蟲之一。 它們遍布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棲息在從沙漠到熱帶雨林,從低地草原到山地高原的各種陸地棲息地中,它們的生活史幾乎總是與高等植物,特別是被子植物相關[10]。 北極最北的鱗翅目種類有極地絹蝶( Parnassius arcticus),它位於薩哈共和國東北部的北極圈內,高度為海拔 1500 米[11]。 在喜馬拉雅山脈中,已經記錄了多種絹蝶,如依帕絹蝶( Parnassius epaphus),產於海拔 6000 米以上。[12]:221

鱗翅目物種中有許多有著共生偏利共生寄生等現象,在其他生物體內而不是在環境中生長。食糞的螟蛾科樹懶蛾,例如 Bradipodicola hahneliCryptoses choloepi,是較為不尋常的,因為他們生活在哺乳動物樹懶的皮毛中。[13][14]

目前有兩種衣蛾被記錄以牛的角質組織為生。粗角蛾科 Zenodochium coccivorella 寄生在介殼蟲總科絳蚧屬的體內。許多物種被記錄到以天然的材料甚至垃圾為生,例如貓頭鷹唾餘、蝙蝠洞、蜂窩或者腐爛的瓜果。[14]

Thumb
夜蛾總科燈蛾科的Hypercompe scribonia

截至 2007 年,大約有 174,250 種鱗翅目昆蟲,蝴蝶約有 17,950 種,剩下的都是蛾(並系群)。[15]絕大多數鱗翅目昆蟲分布在熱帶地區,但大多數大陸都有大量的鱗翅目昆蟲。北美有超過 700 種蝴蝶以及超過 11,000 種蛾,[16][17]在澳大利亞,這個數字則是 400 種蝴蝶和 14,000 種蛾。[18]1991年,John Heppner 在文獻、自然史博物館 (倫敦)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等的基礎上,估計了每個生物地理分布區的鱗翅目物種數量如下:[6]

更多資訊 古北界, 新北界 ...
Remove ads

分類與種系發生

Thumb
曲蛾總科長角蛾科的長角蛾

分類

鱗翅目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傳統形態學分類依據觸角形狀分為錘角亞目(Rhopalocera,蝶類)和異角亞目(Heterocera,蛾類)。但如果從支序分類學的角度上講,蝴蝶完全是蛾類的一個子類群,包含異角亞目全部物種在內的最小包容支也包括整個錘角亞目,這使得在不考慮化石物種的情況下,異角亞目變成了鱗翅目的一個次異名,因此該分類目前已被視為並系群而不再使用。

其他分類方法有:

  1. 依照大小分為 Macrolepidoptera(大鱗翅亞目)和 Microlepidoptera(小鱗翅亞目)。
  2. 按翅脈分為 Homoneura(同脈亞目) 和 Heteroneura(異脈亞目)。
  3. Zeugloptera(小翅蛾亞目)、Exoporia(蝙蝠蛾亞目)、Dacnynacha(毛頂蛾亞目)、monotrysia(單孔亞目)和 Ditrysia(雙孔亞目) 。
  4. Zeugloptera(軛翅亞目)、Aglossata(無旋喙亞目)、Heterobathmiina (異石蛾亞目)和 Glossata(有喙亞目)。

本條目採用上述第四種分類法,在下表中,有喙亞目之前的三個亞目中包括一些鱗翅目基部類群,大約有200餘個物種,有喙亞目才是鱗翅目的最主要子類群。同樣,在有喙亞目中,大部分基部類群列在前面,韁翅下目(Heteroneura)才是有喙亞目的主要部分。有喙亞目下屬的各個演化支的關係尚不明確,但大部分的科級類群有準確而廣泛接受廣泛使用的描述和定義。鱗翅目精確至科級的分類如下:

更多資訊 分類表 ...
Remove ads

外類群

鱗翅目與石蛾是姊妹群,有若干共同特徵。例如它們都是ZW型性別決定,但大部分昆蟲是XY性別決定系統。它們的成蟲都有一種特定的前翅翅脈、以及翅膀表面類似細微鱗片的構造。它們的幼蟲都有口器和腺體可以用來產絲。威利 · 亨尼希將這兩個目構成的演化支命名為類脈總目,作為已滅絕的 Tarachoptera 目的姊妹群。[19]鱗翅目進化自一種晝行性的類似蛾的,以現生或已滅絕植物為食的共同祖先。[20]

基於2008年所做的一項DNA和蛋白質分析,演化樹如下圖所示。[21][22][23][24]

內翅類 Endopterygota
脈翅總目 Neuropterida

蛇蛉目 Raphidioptera

廣翅目 Megaloptera

脈翅目 Neuroptera

鞘翅總目 Coleopterida

鞘翅目 Coleoptera Thumb

捻翅目Strepsiptera

蠍蛉總目 Panorpida
吸吻類 Antliophora

雙翅目 Diptera

長翅目 Mecoptera

雪蠍蛉類 Boreidae

蚤目 Siphonaptera

類脈總目 Amphiesmenoptera

毛翅目(石蛾) Trichoptera

鱗翅目 Lepidoptera Thumb

膜翅目 Hymenoptera

Remove ads

內類群

Thumb

相關文化

中國古代以為蜾蠃不產子,養螟蛉為子[25],故以「螟蛉子」作義子的代稱。[26]陶弘景箋註《本草》提到蜾蠃養螟蛉為子是錯誤的說法,反而蜾蠃常捕捉螟蛉作為自己幼蟲的糧食。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