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領鵂鶹

鸱鸮科鸺鹠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領鵂鶹
Remove ads

領鵂鶹[註 1]學名Taenioptynx brodiei),又名鵂鶹,俗稱小貓頭鷹,為鴟鴞科鵂鶹屬鳥類,是一種屬於鴞形目鴟鴞科鳥類。它的自然棲地是亞山地和山地森林,有開闊的空間[5],分佈於東洋區亞洲[6]主要分布於北緯35度以南的東亞東南亞地區。[7][8] 它是亞洲最小的鴞類,體長15 cm(5.9英寸),體重60 g(2.1 oz)。[5][9]

快速預覽 領鵂鶹,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分類

領鵂鶹最初在1836年由英國動物學家愛德華·伯頓描述為Noctua brodiei[10] 根據粒線體DNA序列的比較,它被移至鵂鶹屬Glaucidium,證明它與叢林鴞Glaucidium radiatum))和斑頭鵂鶹Glaucidium cuculoides).)關係密切。[11]

目前承認兩個亞種:[12]

  • 指名亞種 T. b. brodiei (Burton, 1836) – 從喜馬拉雅山至中國南部,向南延伸至中南半島馬來半島
  • 臺灣亞種 T. b. pardalotus (Swinhoe, 1863) – 台灣

巽他鵂鶹Taenioptynx sylvaticus) 以前被視為領鵂鶹的亞種。根據2019年發表的一項聲音研究結果,它被提升為獨立的物種。[12][13]

描述

領鵂鶹體重約59.4克,翼長約92.6公釐,嘴峰長約20.5公釐,喙寬度約6.7公釐,喙厚度約10.6公釐,跗蹠長約16.7公釐,尾長約50.4公釐。[14]

領鵂鶹是亞洲最小的鴞類,體長在15至17公分之間。[9] 雌性通常比雄性大,體重約為63克,而雄性體重約為52克。[5]

這種鳥的顏色為灰棕色(取決於年齡變異),背部和側翼有條紋,而頭部比背部有更多斑點。[15] 它們有明顯的白色眉毛,鮮艷的檸檬黃色眼睛和白色的喉斑[16] 下巴、胸部中央和腹部大多是白色的。[9] 淺色的領圈和在頸部兩側的兩個黑色斑點模仿眼斑,使鴞看起來像是在背後盯著你,這被稱為"枕面"。它的上胸部有灰棕色的淺斑紋胸帶,沒有耳簇。[5] 在飛行時可以看到它的尾巴,比大多數小鴞都要長,並且有快速的翅膀拍動。[9]

顏色變異

領鵂鶹會經歷各種年齡依賴的顏色變異。在台灣對領鵂鶹進行的標記再捕捉研究提供了這方面的證據。首次捕捉時,個體年齡為56天,顯示出雛鳥顏色變異階段;背部和頭頂的斑點和條紋較少,枕面尚未完全形成。第二次再捕捉時,該個體在孵化後165天,顯示出紅褐色變異;整體呈橙紅色,背部有條紋,頭上有斑點,枕面已經形成。第三次再捕捉時,該個體394天大,處於最終的灰色變異階段。[6]

鳴聲

領鵂鶹的鳴聲非常獨特但辨識度高。雄鴞發出一種4音節的短語"wüp-wüwü-wüp",每隔幾秒重複一次,有時結束時為不完整的"wüwü"[5] 它們的叫聲開始時柔和,隨著興奮度增加變得更尖銳[17],同時會將頭部向各個方向轉動,形成一種腹語效果,使人難以找到這隻鳥的位置。[5]

分佈與棲地

領鵂鶹是其分佈範圍內的留鳥

分佈

Thumb
Collared owlet

領鵂鶹的分佈範圍非常廣泛,從北部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延伸到東部的中國台灣。它的分佈範圍向南延伸至馬來西亞[5][8] 此鳥類可以在以下國家找到:不丹汶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台灣泰國越南[18]

棲地

它們偏好的棲地包括常綠森林森林邊緣[9]、混合落葉-常綠林地,伴隨著橡樹杜鵑花杉樹[19],以及有灌木叢的開放林地[8] 它們可以在亞山地和山地棲地找到,海拔範圍在1350至2750公尺之間,但也曾在海拔低至700公尺的農田附近看到過。[5]

屬於領鵂鶹屬(Taenioptynx)的物種是次生洞巢鳥。這種小型鴞類不會自己築巢,而是利用啄木鳥斑頭綠擬啄木所挖的樹洞或天然樹洞來築巢。[20]

Thumb
Collared Owlet

行為與生態

領鵂鶹在白天最為活躍。作為日行性鳥類,這種鳥大部分時間可以看到牠們在棲息、狩獵和鳴聲,有時甚至在夜間活動。[19] 它們在棲息時常被其他小型鳥類集群攻擊[9]

繁殖

雖然對於領鵂鶹的繁殖方式了解不多,但據信配對的領鵂鶹只在季節性繁殖期間,也就是從三月到四月,才會在一起。[9]

如前所述,它們在天然樹洞或由啄木鳥或擬啄木鳥挖出的洞穴中築巢,這些洞穴通常非常腐爛,位於森林開闊地區的高樹幹中。[5] 巢卵數量在3至5顆之間,卵呈圓形且為白色。[5] 卵在四月下旬至六月中旬之間產下,幼鳥在六月中旬至八月初之間離巢。[6]

食物與覓食

雖然對於領鵂鶹的確切飲食進行的研究不多,但我們可以推測它的飲食與其最近親叢林鴞相似。叢林鴞以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如家鼠印度小田鼠棕色刺鼠小臭鼩;爬行動物如石龍子;鳥類;兩棲動物以及許多無脊椎動物。[21] 因此,領鵂鶹的食物主要包括小型鳥類、昆蟲、蜥蜴、無脊椎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8] 雖然它體型小,但這種猛禽極其兇猛,曾見牠捕獲與自己體型相當的獵物。一旦捕獲獵物,它會用子將獵物帶到棲木上,用喙向上撕開。[5]

狀態

雖然領鵂鶹在IUCN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無危物種[18] 它的主要威脅是棲地的喪失。在一項研究中,檢查了棲地碎片化對亞洲夜行性鳥類的影響,發現領鵂鶹從未出現在面積小於100公頃的森林碎片中。[22] 作者得出結論,諸如森林砍伐等人為壓力可以影響到像領鵂鶹這樣的小型物種。

註釋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