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穇子

禾本科穇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穇子
Remove ads

穇子學名Eleusine coracana)為禾本科穇屬下的一個種。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澇、耐鹽鹼、耐瘠薄、耐儲藏,在中國主要栽培於長江以南和安徽、河南、陝西、西藏等地。莖葉可作編織和造紙原料,或作家畜飼料,子實供食用或供釀酒。別名:龍爪粟,鴨爪粟,雞爪粟,雲南稗,雁爪稗。

快速預覽 穇子, 科學分類 ...

穇子英語又稱finger millet,在印度稱為ragi,尼泊爾則稱為 kodo,在非洲與亞洲的乾旱與半乾旱地區廣泛作為穀類作物,為四倍體、自花授粉,可能是從其野生近緣種 Eleusine Africana 演化而來。[1]原產於衣索比亞和烏干達的高地,[2]可在海拔2000 米以上的地方種植,且相當耐旱,其穀粒可以長期儲存。[1]

最古老記錄來自非洲的一個公元 8 世紀的考古遺址。[3]到 1996 年,由於需要大量勞動力,非洲穇子的種植迅速減少,農民更喜歡種植營養價值較差但較不需勞力的作物,如玉米、高粱和木薯。[1]:39–40不過亞洲並未出現這種現象。[1]:42主要種植區是非洲東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區——特別是烏干達、肯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辛巴威、尚比亞、馬拉威和坦尚尼亞,以及印度和尼泊爾的部分地區。[1]:42,52 此外在蘇丹南部也有種植,[1]:39 最南可達莫三比克。[1]:56

Remove ads

繁殖與播種

主要以種子播種:[4]

  • 撒播:直接播種在土中,最簡單也常用,不需要使用特殊的機器。但難以區分雜草和作物,雜草處理是個問題。
  • 條播:行間距在 22 厘米至 30 厘米,行內植栽間距 8 厘米至 10 厘米。種子應播種在土壤中約 3 厘米深。這種方式比較容易區分雜草與植栽。
  • 點播:在未經耕耘的土地,使用播種鑽子將種子直接播種於土壤中。
  • 秧苗法:在苗床育苗,約四周時移栽到主田。

收穫

Thumb
烏干達的穇子穀穗

穇子的穀粒成熟時間並不一致,需分兩階段收割。有約一半的穗狀花序變成棕色時,可以進行第一次收穫,剪下所有變成棕色的穗,乾燥後用風吹篩選與清潔穀粒。第一次收穫後大約 7 天可進行第二次收穫,將所有的穀穗,不論棕或綠色,都剪下,並將收穫的穀穗放在陰涼處一天但不曬乾,提升濕度和溫度而使穀粒熟化,之後的步驟與第一次收穫後一樣。[1]

儲存

收穫後,穀粒不易受到昆蟲或黴菌的侵襲,未脫粒時可保存長達 10 年,甚至有報告在良好儲存條件下儲存長達 50 年。優秀的耐儲能力使得穇子成為重要的避荒作物。[1]

食用

穇子可以碾磨成麵粉。但是穀粒小且種皮與胚乳緊密結合,導致難以研磨。麵粉可以製作糕餅、布丁或粥。在尼泊爾和非洲的許多地方,另一種加工方式是使穀粒發芽,酵素活化將澱粉轉化為其他碳水化合物,如糖,於是可以製成發酵飲料(或啤酒)。穇子可用於釀造無麩質啤酒,或是製作嬰兒食品。[1]其莖葉則可作為動物飼料。

穇子粉成分為 9% 的水、75% 的碳水化合物、11% 的蛋白質和 4% 的脂肪),每一百公克熱量為 1.60 千焦(382 千卡),也是豐富的蛋白質來源(提供每日攝入建議量的 20%以上),且是良好的膳食纖維、 B 族維生素和多種膳食礦物質的來源。它的鈣、鉀和鈉含量並不高。

Thumb
穇子常煮成粥食用


圖輯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