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鸚雀總目
鸟纲的一个演化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鸚雀總目(學名:Psittacopasserae)是鳥類分類群的一支,由鸚形目(學名:Psittaciformes)和雀形目(學名:Passeriformes)組成。佩爾·埃里克森和他的團隊在分析基因組DNA時,發現一個由雀形目、鸚形目和隼形目組成的譜系[1],香儂·哈克特等人在2008年做了核內含子序列比對後[2],提出這一分類群,而分類群的名稱則在2011年的自然通訊期刊,才由亞歷山大‧蘇和於爾根·施密茨團隊的共同作者正式命名[3],依據的是反座子插入關鍵鳥類譜系的遺傳分析,這個關鍵鳥類譜系的演化歷程發生在中生代。
本分類群的其他可能名稱有:Psittacimorphae (Huxley, 1867)和Passerimorphae (Sibley et al., 1988),也許前者比較正確,因為後者包含了一些已經棄用的鳥目,這些鳥目跟鳴禽的關係密切。
Remove ads
技術考量
反座子插入分析法提供較高的可信度,比較容易分辨同源性,因為反座子能夠插入整個基因組的任一隨機位置,而DNA的點突變僅在GCTA四個可能的選擇中發生。在無親緣關係的群體之間,運用反座子插入分析,可以降低假相似性誤判的機會,使得隨機巧合或趨同演化無所遁形。 但是,這項技術需要非常廣泛的基因組數據:在2011年的論文中,檢查了大約200,000個含反座子的基因座,以鑑定存在一些鳥類中、而非其他鳥類中的51個個別逆轉錄事件。[徵求參考文獻]
鳥鳴唱的演化意義
雀形目以鳴禽著稱,而鸚鵡具有發聲學習的能力。 因此,聲音學習和相對應的歌唱變體有可能出現在鸚雀鳥類祖先身上。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