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奕聰
印尼华商(1921—201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黃奕聰(印尼語:Eka Tjipta Widjaja,1921年2月27日—2019年1月26日,原名Oei Ek Tjong)是一位印尼華裔企業家及慈善家。
Remove ads
生平
1921年出生於中國福建泉州。[4] 他是一位蘇拉威西島商人的兒子。[5] 他九歲時與母親移民至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與在蘇拉威西望加錫經商的父親團聚。他曾在當地一所中文學校接受教育,但十五歲時離開學校當小販,十七歲開始賣餅乾。[6]
2019年1月26日去世, 享年97歲。[7]
事業
在早期職業生涯中,黃奕聰做過各種生意,包括經營食用油和農產品、咖啡店、養豬、麵包店和墳墓建造[8][9][10] 。在日占時期,價格管制摧毀了他的食用油業務。1949年,印度尼西亞獨立革命摧毀了他的商品貿易業務,他賣掉了家族珠寶來償還債權人,並用自己的汽車換了一輛自行車[11]。
20世紀50年代,印尼派軍隊前往望加錫,鎮壓望加錫起義和伊斯蘭之家叛亂(Darul Islam rebellion),黃奕聰向印尼國民軍出售食品和其他物資,從而與印尼軍方建立了聯繫。他利用軍艦將椰子核從萬鴉老賣到望加錫製椰子油。他的椰子核生意後來擴展到雅加達和泗水。之後,蘇拉威西發生了Permesta叛亂,黃奕聰決定搬到泗水[10]。
1962年,兩合公司金光集團首先在泗水註冊,並很快在雅加達開設了分公司。該公司出口天然產品和進口紡織品[12]。
1968年,黃奕聰在萬鴉老開設了食用油工廠PT Bitung Manado Oil,隨後又在泗水開設了 PT Kunci Mas。 這家位於萬鴉老的工廠後來生產了 Bimoli 品牌的食用油,滿足了印度尼西亞食用油市場 50% 的需求。1990年,黃奕聰在食用油業務的合資企業分裂。該品牌之後輸給了三林集團[8][12]。
1972年,黃奕聰與台灣投資者一起收購了燒鹼生產商Tjiwi Kimia,並將其轉變為金光集團第一家造紙製造商[13]。同年,他創立了Duta Pertiwi,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和房地產公司[14]。在 20世紀70年代,他已經獲得了伐木特許權[15]。
1980年,金光集團更換了所有食用油精煉設備,以便能夠生產棕櫚油。同年,黃奕聰已在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和西巴布亞擁有大片油棕田。1982年,他在北蘇門答臘收購了一塊10,000公頃的土地[16][17]。
在1982年,黃奕聰收購了印尼國際銀行[18],並成立了 PT Internas Artha Leasing Company[17]。印尼國際銀行成為印尼第二大私人銀行[19] ,但由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該銀行於1998年4月倒閉,負債達46億美元(當時印尼企業所欠的最大外債),並被 1999年4月收歸國有[18]。黃奕聰於2005年收購 PT Bank Shinta Indonesia,重返銀行業,後來更名為 PT Bank Sinarmas[20]。
1990年,黃奕聰被美國堪薩斯州匹茲堡州立大學授予經濟學榮譽博士學位,被譽為「終極企業家」[21]。
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黃奕聰最知名的資產是亞洲漿紙的控股權,這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新加坡公司,也是世界第十大造紙公司[22][11]。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0年國際木漿價格下跌後,據透露,該公司在全球負債達139億美元[15]。2001年3月,在受到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威脅兩個月後,亞洲漿紙停止償還債務,這被認為是世界新興市場最大的債務違約事件[23][24] 。亞洲漿紙還被判參與柬埔寨[25]、中國雲南省的非法採伐[26][27],破壞古老雨林[28] 以及非法砍伐武吉蒂卡普魯國家公園超過200平方公里的森林[29]。
Remove ads
財富
黃奕聰創立了金光集團,印度尼西亞蘇哈托新秩序時期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
2011年,根據《福布斯》顯示,黃奕聰被評為印度尼西亞第三富豪,總財富達80億美元。[30][31]
與許多其他印尼華裔大亨不同,黃奕聰以炫耀自己的財富而聞名。 他開著豪華汽車,戴著一個鑲有鑽石的皮帶扣,上面寫著他的名字「EKA」[32][15][33][11][34]。
家庭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